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走在全球化前列的中国 让中国古老文明绽放于世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02:21 第一财经日报

  鲍泰利(PieterP.Bottelier)

  当初中国加入WTO时,西方社会普遍认为,接下来首要的问题是中国自身应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放的市场。但现在我们开始认识到,

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功已经给许多其他国家带来了挑战,这些国家也要随之进行重大的调整。过去六七年中,中国给全球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在经济增长方面,总体作用无疑是积极的,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
看,却不容易作出简单评判。比如有报告显示,在东盟贸易区同中国签订的“早期收获”自由贸易协定(“EarlyHarvest”freetradeagree-ment)下,越南北部的农民无力应对由中国进口的农作物所带来的竞争。但无可否认,越南整体的经济得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在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都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但中国的投资也在不断涌入这些国家。那么,对这些国家的净效应又会如何呢?

  想要在综合意义上清晰考量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国际影响非常困难,也许压根儿不可能,影响会在比较优势、财富分配、国际资金流、产地、就业和工资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中国有7.6亿劳动力,几乎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数量总和,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通过商品和劳力的市场融合而参与了国际竞争,这会给其他国家的工资和就业形势带来何种影响呢?我们知道,全球化所带来的益处并非平均分配,那么,谁将受益?有没有输家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增长、经济灵活性和政府素质。美国和欧盟的政客们正面临来自本国制造商的压力,要求采取保护措施以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而贸易商和零售商则要求免除对中国进口的商品进行限制,这种状况在纺织服装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全球化的挑战横亘在我们面前,而中国位于全球化的国际经济体系前列,我们还没能真正明白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

  即使是加勒比海沿岸的小国家,也在经受来自中国的竞争和投资所带来的影响。在拉美各国中,中国所起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墨西哥就比巴西、阿根廷、智利和秘鲁这些矿产和农业出口国受到的冲击更大。当初中国签署加入WTO协议时,进行双边谈判的最后一个国家就是墨西哥,这并非偶然,墨西哥的官员正确地预见到了中国入关会使本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下建立的许多出口导向型产业陷入风险,而且效率相对低下的传统重工业,将在国内市场受到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2004年,中国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的第二大供应国,仅次于加拿大。同时,中国成为巴西、阿根廷和其他一些南美国家的最大客户,中国在这些国家亦有投资。世界贸易和投资的状况变化确实是日新月异。

  非洲的情况如何呢?很难获得可靠的信息,我猜想,除了苏丹、加蓬和安哥拉这样的石油出口国能从中国的投资中获益外,中国对于其他许多贫穷的小国产生的影响是混杂的,有一些国家接受了中国的援助,而其他像肯尼亚、摩洛哥和突尼斯这类纺织服装出口国则受到来自中国的竞争。南非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它既是一个重要的原材料出口国,同时该国比较重要的制造部门可能正在经受来自中国的竞争,因而净效应很难估量。中国能给非洲提供许多东西,也许应该将发展援助集中于这片大陆。

  也不应该忘了印度。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相互之间存在相当的隔膜,直到10年前,两国间并没有多少贸易或交流。印度在1991年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也受到了鼓舞。同时,中国也对印度产生了兴趣,特别关注该国更为先进的服务部门,包括软件业。目前中印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仍然很小,但发展非常迅速,去年印度产生了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两国间相互的直接投资和合作项目也正变得日益普遍,如果中印两国真正建立信任,并发展各层级的友好关系,这对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不无裨益。

  最后,全球化对中国又有怎样的影响呢?高速增长和不断增强的社会分化——城乡差异、东西部差异、城市内部和乡村内部各自存在的差异等等,已经成为中国在过去15年改革和发展中最为显著的情况。中国政府正确关注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决定使发展更加“以人为本”,并注意保护环境,这些将在2006年开始的“

十一五”计划中有所体现。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继续沿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中国的崛起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带来积极的影响,不只在经济方面如此,在社会方面亦然。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密不可分,中国古老的文明可以为世界做许多贡献,为全人类计,中国的崛起应该是和平的。

  (作者为国际经济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曾任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范松璐译)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