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农信社上海换装 难解支农不力死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 09:44 《财经时报》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还保留“农村”二字作为头衔,其支农力度到底能有多大?在专业人士看来,新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把政策性支农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开,将是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

  □ 本报记者 于勇

  历时近3年的上海农信社系统改制工作终于宣告完成。

  上海农信社一位人士告诉《财经时报》,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由农信社改制后的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将于8月25日挂牌。上海市农信社将集体转变为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行,上海市各区(县)的农信社将成为该行的分行或其他分支机构。

  金融专家认为,这一国内首家整体改制后的省(市)级农信社并无可复制性,新生的银行也依旧无法解决支农任务与商业利益选择上的矛盾。

  行政主导的变革

  没有人否认,这是一次地方政府强力主导下的变革。一位了解此事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时报》,若无上海市政府的推动,上海农信社整体改制不可想像。

  2003年,中国银监会要求,“改制为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仅限于大中城市和其他经济比较发达、商业化程度较高、对支农服务要求较少的少数地区”。具体条件是: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全辖农村信用社资产总规模10亿元以上;不良贷款比例15%以下;组建后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资本充足率达到8%。

  当时,能够达到这些标准的农信社几乎没有,国内农信社系统几近全行业资不抵债。

  在2002年改制初期,上海农信社并没有选择改制为商业银行,而是选择门槛较低的“合作银行”发展模式。但这一改制模式因种种原因未获批准。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5年1月。上海市政府制定出上海农信社改革方案,并上报银监会。方案最后由上海市政府拍板,上海市政府同时责令下属的金融服务办公室具体负责。

  据了解,央行上海分行通过发行约11亿元2年期专项票据以置换上海农信社不良贷款;上海市政府出资10亿元现金,且划拨一块评估价格为45亿元的土地给即将成立的上海农村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率达9%,总资产过千亿元的上海第三家本地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至此基本成型。

  改制后的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将成为一级法人机构。之前的情况是,上海市农信社是一级法人机构,各区县的信用社同样也是独立法人,二者形成了独特的“二级法人机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相较于商业银行总行而言的市一级信用(联)社,其定位与职能都很尴尬。

  定位与支农之辨

  业界普遍认为,上海的地域与经济发展特性使得上海市农信社系统的改制并无多少可复制性。强力的经济后盾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这两项基本条件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具备。

  不过,在社科院农村金融研究所冯兴元看来,上海农信社的改制依然有一定借鉴意义。“如果可以自由选择,各地都会选择将农信社改制为商业银行,将目前的二级法人结构合并”。

  但他指出,改制后的商业银行依然必须解决支农与自身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冯兴元认为,在追求利益上,农信社与商业银行没有差别,支农与盈利是很难调和的矛盾。

  目前,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将自己定位在服务于“三农”和市郊经济的社区型零售银行。尽管还保留“农村”二字,但支农的力度到底能有多大,农村资本流向城市的现象能否缓解,仍要打上一个问号。

  冯兴元认为,支持农信社改革和支持“三农”不是一回事。怎么支持“三农”,这不是金融机构的义务,而是政府财政的责任;新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把政策性支农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开,而不是“一刀切”地强调一切  为支持“三农”让路,才是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