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图书走出去新招:资助翻译取代赠送版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04:56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雷帆 发自北京

  中国将推出以资助翻译费用的方式鼓励各国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这是昨日从“第1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2005)的筹备情况介绍会上传来的消息。

  据国务院新闻办三局副局长吴伟介绍,该计划的具体做法是,合作的中外出版机构双方签署购买版权协议后,可通过中国驻外使领馆、版权代理机构、中方合作伙伴或直接向国新办、新闻出版总署提出资助申请。申请批准后,国新办将与受助方签署出版协议书并提供资助。

  她说,实践证明,原来中国采用的为鼓励中国图书在国外出版而赠送版权的做法效果并不好,而资助出版是国际出版界普遍接受的成熟做法。国务院一直支持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原来就有实施中国图书“走出去”战略的“金水桥工程”。后来有人提出“金水桥”外国人不容易听得懂,所以现已改称“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由国务院新闻办主持。

  事实上,“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只是中国应对版权贸易逆差的手段之一。

  “中国版权贸易逆差历年来都很严重,去年引进版权约12000项,而实际输出版权仅有2000多项。现在我们希望输出的比例能够上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王化鹏昨日在介绍会上这样表示。

  据主承办单位介绍,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部门,以及以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为代表的业界将以BIBF2005为契机,力图破解困扰中国图书业多年的这一难题。此次博览会上就此将采取的措施包括:配合国家今年首度推出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在博览会现场设立500平方米“版权中心”、设立并颁发鼓励外国汉学家翻译中文图书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设立并举办“主宾国”活动(本届为法国),以及举办国际出版高峰论坛。

  针对本报记者提出的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主要障碍这一问题,王化鹏表示“其中的原因足够写一大篇论文”。但他说,其中包括引进容易推出难的现状。这是指对于国内出版商来说,引进国外教材等图书很赚钱,而把中国图书推向世界则需要有很多投入。所以,图书“走出去”是对出版业者的真正考验。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代总经理焦国瑛则称,主要的问题在于选题——中国目前缺乏真正外销型的出版社认真研究“走出去”的办法。其他原因当然还包括原来谈得较多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她还就此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相关话题:即使在北京,在

望京小区聚居的韩国人就达到20万~30万人,在雅宝路也有很多从事贸易的俄罗斯人,可是这两个地区都没有专门的韩文或者俄文书店。

  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本届博览会在版权输出方面预期数字的问题时,吴伟和焦国瑛都表示了谨慎的乐观。吴伟说:“上届BIBF版权输出达成意向约8000种,实际执行了约1/4,即2000种。今年希望能够达到1/3。最后的具体数字难以估算,但对增长是有信心的。”她还表示,“走出去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的,希望国内出版社能够利用BIBF这一平台,认真做好图书推介。”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