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笼罩四大所 中国因素激发跨国企业铤而走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 18:47 《时代信报》 | ||||||||||||
没有想到,名满天下的四大国际会计事务所的信任危机来得如此集中。更没有想到,这种尴尬来得如此迅速:三年前,毕马威、德勤等还在意气风发地收购安达信海外业务,三年后,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有了“兔死狐悲”的凄凉感。 7月28日,财政部公布了第十一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全球第一大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赫然列于处罚名单中。虽然,普华永道被责令限期进行整改的处罚,相对于撤销、停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监管机构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第一次进行公开处罚。 比普华永道日子难过的是科龙电器前任审计师德勤,因为科龙电器问题的爆发而陷入质疑的漩涡。日前,中国证监会对科龙的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顾雏军等人在科龙电器采取虚增收入、少计费用等多种手段虚增利润,导致该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与事实严重不符。德勤自然难逃其咎。 比德勤日子更难过的是毕马威,2003年因涉嫌在锦州港虚假陈述案中负有连带责任,而被中国投资者起诉。现又因涉嫌妨碍司法公正和非法销售避税产品,美国司法部开始对其调查。 这使整个会计界风声鹤唳,因为美国司法部一旦起诉毕马威,它将极有可能步安达信的后尘,成为又一家轰然倒地的全球性会计师事务所。 这些顶尖会计事务所怎么会置百年来锻造的“金字招牌”于不顾,为了某个公司的区区审计费以身试法? 这种情况似曾相识。从今年3月份来,肯德基、宝洁、高露洁、亨氏、雀巢等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消费类产品纷纷遭到质疑,如今,这种信任危机又大面积转移到了服务领域。 虽然这种信任危机在国际上都存在,但分析这些跨国公司的行为,会发现它们在中国更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针对这些问题,根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有如此表述:“财政部查出这些问题,也觉得很为难,因为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与监管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裙带关系,无论是四大所,还是众多国内所,很多都是由财政部和地方财政局官员挂名的。” 正是这种中国独有的因素,激发了这些企业追逐利润的本性。更何况,在我国,会计师做假账现象非常普遍,但违规成本极低,所面临的民事赔偿责任几乎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还有坚持自己职业操守的必要吗? “淮北为橘,淮南为枳”。中国目前不健全的制度土壤纵容了“四大所”的骄横和放肆,即便在国际上声誉卓著,到了中国也有可能走向堕落。 跨国公司开始为自己的堕落付出代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去年变更审计师的上市公司累计104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共有27家上市公司炒掉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改聘“四大所”的只有6家。 但依然不可忽视,尽管它们“流失”了一些国内的上市公司,然而所有在海外上市的垄断型国有航母无一不被其尽收囊中。 因此,制度规范对于大型跨国公司来说,既是迫切,也是更为有效的杠杆。 此次财政部对普华永道等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正是看到了在我国注册会计行业占有强势地位的“四大所”背后潜在的诚信风险,也许,我国管理部门从此将对会计行业加大监管力度,为违规和违背职业操守设定具有威慑力的制度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