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台湾图书17年登陆之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 02:36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陈小莹 发自上海

  2005年8月7日,在上海书展的“中国出版论坛”上,任台湾出版事业协会秘书长达十余年之久的陈恩泉,向《第一财经日报》回忆起17年前台湾出版界冲破海峡阻隔,成为第一个踏上祖国大陆土地的行业团体的故事。

  同时在场的,还有当时作为“海峡两岸图书展”牵头人的刘冰。

  就在之前的2005年7月29日,台湾出版界在厦门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这是首次打破台湾图书在大陆“只展不销”的书展,几乎所有的台湾出版社都参加了展览,销售总额合计高达200万元。

  从不能来祖国大陆,到销售额达人民币200万元,包括陈恩泉在内的台湾出版界和大陆出版界一道,终于实现了海峡两岸出版的“三通”。

  而陈恩泉本人,已经在这17年中往来大陆200余次,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台湾书商首访祖国大陆

  1988年10月,一支由12人组成的台湾出版界代表团,怀揣着“私人保证书”,三三两两途经香港地区、日本转机降落到了上海虹桥机场。与这些不同寻常的客人们一样第一次踏上祖国大陆土地的,还有3000种台湾出版的书籍。

  这是1949年之后,台湾地区第一个以行业团体的形式正式来到祖国大陆的代表团。

  当时,台方仍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尚处在乍暖还寒的早春。5月,台方公布了维持“三不”政策的最新基本原则。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也刚刚开始。

  台湾图书跨越海峡之旅也在该背景下低调展开。

  1987年5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率团访问美国,在纽约市举行的一次午宴上,杨尚昆向出席的台湾代表表达愿望,希望台湾出版界前往祖国大陆举办书展,进行文化交流。

  很快,美国洛杉矶长青书局的刘冰被推举出来促成此事。

  刘冰出生在上海,1972年赴美之前,担任过台湾三家出版社的总经理,在两岸出版界都有一定声望和人脉。

  接下任务之后,刘冰立即给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蒋纪周写信,希望蒋纪周能够说服台湾各出版社,派代表来祖国大陆。

  蒋纪周对此事非常重视,协会召开了四次会议专门讨论,并召集包括台湾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等主要出版社参加。

  事情的进展很快遇到阻力,大多数出版社对前往祖国大陆办书展顾虑重重,认为一旦派出代表,也许再不能回到岛内。“能不能回来?”成了当时提得最多的问题。

  会议代表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坚决要去,另一派则不赞成。时任台湾出版协会副秘书长的陈恩泉是当时坚决主张成行的重要力量,陈恩泉觉得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就应该到同样是中文出版的对岸去看一看。

  直到今天,刘冰回忆起此事,还感叹如果当时没有陈恩泉的坚持,也许台湾出版界访问祖国大陆的时间还要推迟好几年。

  最后,维新书局、正大书局、台阳书局、光复书局、新学友书局、天下杂志社等七家新兴的台湾出版社都派出了代表,组成了包括《台湾时报》记者应凤凰、著名文学家柏杨等12人的参展代表团。

  经过报备,台湾当局批准这12人离岛,但当局不让他们带走书籍。

  这时,陈恩泉想到了他在香港的好友,吴兴记公司的老板吴中兴。

  经过协商,吴中兴不仅爽快地答应拿出自己的库存图书“救急”,还决定偕夫人同来参加已经定于上海举办的“海峡两岸图书展览”。

  离岛之前,应蒋纪周要求,刘冰以私人名义给整个代表团写了一张保证安全返台的“私人保证书”。代表团成员怀揣着“私人保证书”出发了。8000种图书齐聚上海

  祖国大陆方面,书展的筹备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着。

  当时还没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临时决定在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下面,成立了一个中国同源公司,以民间社团的名义,与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下称“出贸总公司”)、台贸国际有限公司一起,作为这次海峡两岸书展的主办方。

  1988年5月25日,出贸总公司的副总经理袁琦和全国台联经济部部长的谢秋涵一起来到上海,拜访了上海市委、市政府以及具体负责本次图书展销的中国科技图书公司(下称“科技图书”)。

  据时任科技图书副总经理的魏绥之回忆,之所以选择科技图书来承办本次书展,是因为科技图书坐落在上海市福州路和河南中路交汇处,这里是解放前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所在地,容易给来自台湾的出版者一种同源同种的亲切感。

  书展最后选定在科技图书三楼的文化商场,这里是经常举办书展的地方,占地700余平方米,逾万人的接待规模。

  与此同时,上海市也成立了以市出版局副局长赵世杰为首,市台联、市外事处等共同参与的筹备小组。

  6月15日,出贸总公司和同源公司派出四人前往香港审书、选书,最后在吴兴记公司的所有台湾书籍中,挑选了1987年以后出版的科技、经济、文史哲、美术、考古、语言类书籍共3000种参展。同时展出的,还有大陆版的涉台图书5000种。

  被命名为“海峡两岸图书展览”的书展,最后定于1988年10月20日~26日正式举行。陈恩泉没有迟到

  1988年10月中旬,以探亲的名义赴祖国大陆的台湾代表,纷纷通过香港转机到达祖国大陆。

  但陈恩泉和另外两人,因为没有任何亲属在祖国大陆,只能以旅游的名义先去了日本。

  陈思泉等人滞留日本期间,上海市方面频频致电台湾方面确认此3人的身份,并希望早日予以入境。经过不懈努力,陈恩泉等终于登上中国民航从日本飞往上海的班机。

  10月19日傍晚时分,这架中国民航的班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谢秋涵来接机。虽然有点仓促,但陈恩泉没有错过第二天举行的书展。

  据当时在上海出版局对外合作处工作的傅育连回忆,他和筹备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去了虹桥机场接机,为同一件事奔忙了约一年之久的两岸同胞第一次相逢握手。

  随后,所有的台湾客人被安排下榻在位于茂名南路的老锦江饭店。

  这是陈恩泉第一次来到上海,1988年的上海,夜很黑,没有什么路灯,他们游览黄浦江的时候,现在繁华的外滩景观大道还长着杂草。

  而给刘冰印象深刻的是请客吃饭。在他来祖国大陆之前,台湾影片里祖国大陆都被描绘成是吃不饱、穿不暖地方。而在10月19日晚的欢迎宴会上,每一个盘子里的菜都堆得很高。

  当然,最让他们激动的是,在上海见到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成员,终于找到了相应的祖国大陆行业组织,陈恩泉他们可以长期对口联系。汪道涵为书展剪彩

  书展如期举行。

  出席开幕式的有刚从上海市市长职务上退下来的汪道涵,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许力以、中国台联副主席郭昭烈。

  那一刻,此后出任中国海协会会长的汪道涵和后来与台湾“海基会”关系最为密切的台湾出版协会站在了一起。5年后,1993年的5月,许力以也以团长的身份,首次率领中国版协访台;陈恩泉,此后出任了台湾出版协会的秘书长,一直为两岸的出版交流工作至今。

  中国科技图书公司1988年大事记记载,在六天的展期中,书展共接待了各界读者1.2万人次(少量零售),销售图书5025册,销售总额为人民币共1229.59元。

  《人民日报》、《文汇报》、中新社、《台湾时报》、日本NHK电视台等中外媒体记者共50人,参与报道了“海峡两岸图书展”。

  在上海待了三天后,陈恩泉一行来到了北京。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下属的中华版权代理公司出面,与台湾出版协会进行了海峡两岸第一次版权贸易的洽谈会。

  在那次座谈中,双方都表达了自己对于版权开放时间的想法。回忆起那次会谈的结论,陈恩泉用了“等待时机,水到渠成”八个字来总结,虽然没有版权开放的具体时间表诞生,但是互相结识给之后的版权开放奠定了基础。

  台湾书商离开祖国大陆之前,站在广州出境口岸罗湖桥头话别,陈恩泉还记得当时送他们的全国台联同志流下了眼泪。时至今日,刘冰用“好的开始”四个字来概括1988年的那次孤舟之旅,双方的坦诚给此后每年定期的图书交流埋下了伏笔。17年,两岸图书交流进行时

  此后,从1990年开始,台湾出版界每年都会派人前往祖国大陆交流。

  但直到1994年,祖国大陆才第一次在台湾举办了大型书展。当时所有中央级出版社共99家联合在台北开书展,展出祖国大陆版图书2.5万余种,其中有不少是描绘祖国大陆风景的画册。

  陈恩泉回忆说,这次书展在台北造成了很大轰动,许多离开祖国大陆已经50年的老兵,不远千里互相搀扶赶来参观。不少人再次见到书籍中的家乡山水,激动得老泪纵横。

  这次交流中,双方就版权、图书贸易、出版合作等达成了合作共识,标志着两岸出版业全方位合作的开始。

  2003年7月8日,台湾地区正式开放祖国大陆版图书的销售。次年,祖国大陆组织了5万册图书前往台湾销售,在4天内一销而空,各台湾书店成为最大的买家。

  ……

  海峡两岸的图书已经逐步形成频繁的、有规划的交流机制。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