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美应相互学习环保方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 17:08 21世纪经济报道

  Michael Woo

  中国强劲的经济以每年9%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同时也面临国内能源的限制,因此,中国别无选择,只有从国外寻求更多石油。然而,当发现一个中国公司成为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的强劲竞争者时,美国人惊讶了。接着轮到中国为一些美国保守主义者的极端政治举措而惊讶——迫使中国的中海油(资讯 行情 论坛)公司上周撤回了它的要约。

  双方的惊讶表明,中美还没有准备好在21世纪的条件下相互合作。但当全球经济的扩展给全球环境造成更大负担时,通过研究对方在能源上的失败经验,中美各自都可取得很大收获,否则损失也很大。

  中国应当向美国寻求启发,在它自问这样的问题时:如果发展的代价是无法呼吸的空气、无法饮用的水、城市瘫痪、道路拥挤,一个国家能维持多长时间的经济繁荣?

  中国从美国学到的是,繁荣的汽车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钢铁、玻璃、塑料、石油、金融和保险。但中国似乎尚未理解的是,这种发展伴随巨大的代价。

  北京的小汽车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结果是其平均交通速度从1994年的每小时28英里下降到2003年的7.5英里——比骑自行车快不了多少。和美国城市一样,小汽车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公交乘客人数剧减。上世纪70年代70%的北京人使用公交系统,今天只有24%。

  一度在中国城市街道无处不见的骑自行车上下班现象,在上海和其他城市的主大道上已被禁止,为小汽车留出空间。随着中国开车人数的增多,对郊区住房的需求也增加了,就像加州式郊区的扩展一样。像加州人一样,中国上下班者花费更多路上时间,开车更远,从而需要更多汽油,制造更多污染。显而易见,中国的汽车文化和郊区扩展模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中国应当学习巴西南部的库里提巴或东京,这两个城市因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体系,并对驾车实行严格限制,所以尽管小汽车拥有率高,而日常使用率并不高。人们可以尽其所能买车(这可促进汽车业和经济发展),而不是动辄以车代步。

  受到压力的并非只是中国的城市。中国那些在城市里不能立足的,造成巨大烟尘、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的产业都转移到了巨大的农村地区。

  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正在起草建议书,要求鼓励那些对外国石油依赖较少的交通方式。最近国家环境总局的行动也带来了希望。这个机构最近对一些事件采取强有力措施。

  中国的环境挑战可能达到足以阻止经济发展的严重程度。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据美国“气候变化评估中心”的估计,到2025年还会超过美国成为第一。中国环境规划院的报告称,和空气污染有关的损失占到了GDP的2%-3%,并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字会提高到13%。

  美国不应用指责的态度对待中国,而应使其为合作伙伴,提供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帮助。首先,美国应当做出表率。布什政府拒绝加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这一举动传递的不好讯息是,美国以世界环境为代价保护自己的利益。布什总统应当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他一起努力,减少两国的汽油消费和对烧煤的火电厂的依赖,并减少其他途径的温室气体排放。

  美国寻求投资中国的商界,可以通过他们对产品、合作伙伴和合同方的选择来发挥影响。例如,通用汽车可以利用中国较低的生产和营销成本来发展新的节能车辆。一旦发展起来,这些新型车也可在美国为我们的用户生产。

  能源基金会和世界资源协会的EMBARQ工程在支持中国城市发展创新性的快速公交系统。现在一些目光长远的中国官员希望走得更远,寻求帮助来解决产生能源和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寻找途径来抑制小汽车的使用和减少交通距离。

  中美不应再为世界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供应而争斗,而应携手来为世界展现一种新的繁荣模式——其衡量标准将不只是美元或人民币,也包括适合居住的社区和健康的环境。

  (本文作者系洛杉矶前市议员和市长候选人,在南加州大学教授城市规划本文由LATWP授权出版。本报记者刘波翻译。本报保留中文版权)


  爱问(iAsk.com)环保 相关网页约6,651,482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