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恬)
继7月28日出台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后,8月10日,银监会又召集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有关负责人以及各银监局分管局长召开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培训会。
银监会如此频繁地为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规定动作,真的能有效促进商业银行改变“傍大款、垒大户”的经营发展思路,缓解小企业的资金饥渴吗?
多管齐下形势逼人
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末,17家银行(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亿元以上大客户16416户,占其全部贷款客户数不足0.5%,而大客户贷款余额却占其全部贷款余额近50%。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称,估计到该行申请融资的中小企业,真正符合条件并能够批下来的,只有1/3。而中央财经大学“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服务”课题组公开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8%的企业认为自己基本上可以从本地金融机构获得所需贷款,46%的企业去年没有成功地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银行贷款不断向大企业和某些行业集中,这使银行越来越脱离了广大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私人银行”,经营发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式的经营。
由于担心业界将监管层上述举动视为对银行的“政治号召”,监管层还希望引入新机构,通过竞争解决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动力不足的问题。
年初,中央1号文件已经规定允许小额信贷机构在中国试行。最近,监管层还鼓励外资银行积极“插足”这一业务。渣打银行中国区个人银行总裁胡美霞公开表示,渣打在小企业信贷方面和银监会有过充分交流,未来小企业信贷将成为渣打在中国力推的业务。
引入风险定价机制
记者从银行方面了解到,银行信贷人员对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开展上仍是相当谨慎。某银行广州分行负责信贷的副行长坦言,“银监会发布的只是一个指导性意见,各家银行还得在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短期内对小企业降低贷款门槛的可能性并不大。”
要提高银行对微小企业贷款的意愿,关键是让他们有利可图。对此,刘明康指出,解决这一问题,要用市场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引入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即“银行可根据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以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
事实上,我国在2004年10月除城乡信用社以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被放开,这客观上已为银行对贷款自由定价提供了条件。对于银行来说,困惑最大的是究竟多高的利率,才能既让小企业能够承受,银行也能够在覆盖成本。
有业内人士估计,小企业存贷款的利差至少在10个百分点以上,商业银行才能够覆盖成本和风险。这意味着对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在15%左右甚至更高。
上述银行信贷副行长透露,基本上每笔小企业贷款均实行基准利率上浮,再加上其他费用,有些项目的收益率可以达到20%左右,确实让人满意。因为小企业能够承受高利率,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地获得融资。
金融创新解饥渴
该人士还指出,我国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形成的背景十分复杂,银行方面对于如何控制小企业贷款风险等实际问题也掌控乏力。他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缺失,导致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承载了过度集中的压力和风险,并建议,“小企业应以发展股权融资为主,如风险投资等。”
刘明康认为,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工具,例如保理和租赁,由于对借款人的信息依赖程度较低,在法律法规和市场约束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其作用不可忽视,银监会也将会促进这些融资工具的开发。但他认为,在众多的融资工具之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银行贷款。他要求各银行大力进行小企业贷款产品和机制创新,开发适应不同需要与选择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