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人民币升值 汇率改革破冰 > 正文
 

汇率无形手之扩军困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 12:3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杜艳 北京报道

  8月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掀开了历史性变革的一幕。

  拓宽外汇交易主体、引入寻价交易方式、增加远期掉期交易产品,被视为央行对外汇交易中心革新换面的三大组合拳。这些变革,意味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不再是先前意义上
的银行间结售汇市场,而具有了更完备的市场功能。

  外汇市场新主体

  这些改变的背后,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市场定位的刷新。

  本次新规出台之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会员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另包括两家信托投资公司,其本质是在强制结售汇体制下的银行间结售汇市场,央行是外汇头寸的最终买家,承担了最终的汇兑风险。

  但新的交易主体的引进,则改变了交易中心单一的市场功能。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姚枝仲博士认为:“外汇交易中心作为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概念正在改变,汇率的形成将更能反映市场的供需变化。”在他看来,“这种改变是必然的”。

  姚分析指出,以前汇率是由央行决定的,汇改后,央行强调汇率的形成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实行有管理的浮动”,这意味着汇率要更多的反映市场供需的变化,实行更有弹性的浮动,必然需要市场交易主体的丰富。

  此次新增的交易主体,除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还包括非金融企业。但对于这种拓宽,央行显然有谨慎的考虑。

  姚枝仲认为,非金融企业的会员准入门槛,“实际上是非常高的”。

  文件规定,成为会员的条件之一是要达到“上年度经常项目跨境外汇收支25亿美元或者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以上”。姚枝仲认为,符合这个条件的企业只有国内少数的大型进出口企业或者一些能源型企业,如中海油、中石化等。

  相对而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要宽松得多。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市场研究部总经理金志认为:“对于资本金的要求,一般的非银行金融企业都能达到这个标准。”

  与央行的考虑相吻合,较于非金融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于外汇交易市场的参与表现出了更高的积极性。

  金志指出:“现在的措施已经有点滞后了。汇改后,汇兑风险的加大,企业外汇资金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她认为,“上国投正考虑在交易中心申请席位。”

  平安保险资金运营中心固定收益部的一位人士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平安需要申请席位,这在以后会越来越有必要。

  而一大型能源企业的人士则认为,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外汇对冲操作的迫切性有所减少。

  放开后的困惑

  央行的初衷接近完美。作为央行汇改路线图中的一环,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央行在结售汇及外汇交易市场等方面的放开,显然意在放宽外汇使用自主权,扩大外汇交易市场,使外汇市场能真实反映供需。

  但是,仍有专家持有谨慎的态度。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与金融室主任高海红认为,中国外汇市场的改革是在外汇管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外汇的使用和拥有受到限制,供求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资本项目管制的前提下,外汇供求更加无法反映国际市场的真实需求。这些限制措施的存在,很难让外汇交易市场达到预期的市场效果。

  她认为,现在的改革是“从末端开始放开的,在源头没有放开的情况下,很难有明显的效果”。

  银河证券研究部主任丁圣元对此有着同样的看法。他认为,在外汇管制下,外汇交易市场放开后的效益值得商榷。

  丁认为,在当前环境下,新增的外汇交易主体将很难成为一支强大的新兴力量。

  “如果没有货币兑换需求,这种开放就要大打折扣。”丁圣元指出,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外汇交易不是用于投机,而是为了规避风险,这是企业外汇交易的基本点。

  现在的企业是否有这种需求呢?丁圣元认为,只有在资本项目放开的情况下,才能催生这种需求。

  他分析,如果QDII放开,企业拥有外汇收入,外汇和人民币都成为企业的流动性支付方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需要对外汇进行管理。而现在,只有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企业不需要将外汇作为流动资产来管理,不能变成常规管理的对象,这样就没有太多参与的必要性。”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