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鹏 广州报道
“年初以来,深发展的外汇交易量呈倍增之势,能源型外贸企业需求较大。”8月12日,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分行同业部资金头寸管理员周挺说。
周所指的变化,得益于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和外汇体制改革方面出台的系列措施
。“其间,交易方式的改革始终贯穿一条逻辑主线,这便是固价、竞价、询价、市价的四价制演进。”经济学家孙飞称,从固价到竞价的改革完成于1994年,而从竞价到询价,则得益于央行2005年8月的新举措。
2005年8月10日,央行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增加银行间市场交易模式,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询价交易将首先在远期交易中使用。
所谓询价制,即交易主体可自主选择双边授信、双边清算。双边授信是指交易主体双方之间,可相互直接授予对方一定交易信用额度;而双边结算则是指在交易完成后,不必通过某一清算机构,而是相互直接将资金汇入对方指定的账户。
而从1994年至今,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执行的都是竞价制,即在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的前提下,交易主体可分别报价,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按照最低卖出价和最高买入价的顺序撮合成交。在此过程中,外汇交易中心成了主要操刀人,交易主体的意愿不能充分反映。
回溯到1994年以前,我国执行的是固价(汇价固定)交易制。当时,外汇交易只是国家外汇战略的重要一环,完全从属于单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1994年,中央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即在取消此前的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后,实行结售汇制度,进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同时建立了以外汇交易中心的电子交易系统为依托的交易平台。
显然,这场改革并不彻底。完全意义上的有效外汇市场并未建立。但它毕竟奠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外汇浮动汇率制的基础。这是改革的重要一步。
而与固价和竞价相比,询价制的实施,则使得相互有授信关系的交易主体,可以直接就所要交易货币的币种、金额、汇率及未来交割的时间进行询问、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再确认成交。
“从固价到竞价再到询价,是市场化进程中的最重要的两步。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更适合中国国情。”孙飞认为,询价制满足了交易主体间的多层次需求,有利于交易主体的市场化运作。
他还表示,市场化是改革的终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完全市价制(汇价完全由市场决定)将成为可能。“在市场化的终极选择下,完全市场化的价格亦将产生。”孙说,“而固价、竞价、询价、市价的四步演进,则构成了外汇交易方式的路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