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人民币升值 汇率改革破冰 > 正文
 

央行组合拳双面效应 规避企业风险发现真实汇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 12:2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孙铭 北京报道

  为企业避险开路?

  “企业和银行的避险机制必须与汇率改革同步进行,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否则汇率波动的风险企业无法承受。”针对8月9日、10日央行连续发布的汇率改革配套政策,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说。

  一位接近央行决策层的学者称,“央行公布的这些政策,是汇率改革整体步骤的一部分。”据其透露,早在1994年汇率改革中,这些配套政策即已列入改革方案,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打乱了中国外汇改革的战略部署。其后,汇率制度日益僵硬,人民币虽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视之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正是由于汇率制度基本固定,企业的汇率避险工具也显得多余,外汇市场的发展亦徘徊不前。“原来汇率波动小,企业犯不上在外汇市场里折腾。”张小济说。

  细观央行这次公布的配套政策,更多是在基础制度、产品创新方面进行规划和指导;对于更为市场化的交易行为、风险控制等,则交给了相关市场参与主体自己去衡量和把握。在央行公布这些配套政策前,外汇管理局也围绕汇率形成机制发布了若干管理规定,进一步放宽了居民购汇和企业持有现汇的额度。

  张小济认为,此次改革,有利于满足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需要,而外汇市场参与主体的扩大,也有助于形成真实的市场汇率,并对相关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参与进出口、投资的企业更加需要一些管理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出于避险的需要,而不是出于投机的考虑,中国外汇市场发展会进入一个新阶段。”他说。

  如何发现真实汇率

  自1994年进行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主要为外汇指定银行平补结售汇头寸服务,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人民币汇率。

  然而,对于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汇率,学者们认为并不能反映真正的汇率水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元龙认为,结售汇制度安排具有较大程度的强制性:企业出口所得外汇必须结汇,企业不能持有外汇账户(以后虽允许大型外贸企业持有部分外汇,但亦受到严格限制),无法根据自己未来的需求和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期,自主选择适当的出售时机和数量。至于企业的外汇需求,在经常项目下的贸易用汇通过外汇银行的售汇来满足,而经常项目下的非贸易用汇则受到较为严格的外汇审批控制。在这一制度下,企业无法意愿地持有外汇,由此“强卖”而形成的汇率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

  那么真实的汇率到底怎么来发现呢?也有学者认为,与其通过外汇市场,不如通过购买力平价等方法来计算汇率水平。但对于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学界也颇有争论。

  “在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步演变成为固定汇率安排的情况下,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人民币与美元的均衡汇率存在着重大缺陷。”王元龙说,“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例如信息充分、交易成本为零、关税为零等,几乎完全不能满足。而且由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一般物价水平既包含了贸易品又包含了非贸易品,其计算结果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王认为,如果对汇率决定的各种学说进行折衷和综合,可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从短期来看,货币性的资产市场机制和预期是汇率决定的重要基础;从中期来看,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是汇率决定的基础;从长期来看,汇率是由货币方面和实体经济方面的因素共同来决定。在现阶段我国人民币利率非市场化、资本项目外汇实行较为严格管制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主要是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由于经常项目的外汇收入与支出构成了我国外汇收支的主体,从而表明我国的外汇收支与交易仍主要是与贸易等真实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因此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应以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为决定基础。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