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无形手”
价格总得到市场去发现。
即使在周小川行长抖开一篮子的包袱之后,许多人依然发现,于他们而言,所谓“合理、均衡”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原来只是包袱里面的另一个包袱。商业银行、外贸企业、
普通居民……外汇市场的最终需求与供给者们,对外汇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更有甚者,在人民币汇率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之后,亚洲华尔街日报令人吃惊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货币经理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改变,至少目前如此。
金融的本义是资金融通,为实业经济提供血液,它的作用最终得通过后者来体现。在一国内部,作为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相对价格,一个贴近市场的汇率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平衡至关重要;在国与国之间,它至少应该让国内居民尽量免受向美元等强势货币进纳“铸币税”之苦。
央行当然会明白这一点。但人民币汇率改革自有其内在逻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引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沿袭了中国金融改革的一贯思路。因此,在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这一相对灵活的汇率机制之后,8月9日,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银行主体扩军,掉期衍生品开闸;8月10日,询价交易方式出炉,而非银机构和外贸等其他企业,亦获得了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准入证。
下一步会是什么?
本报记者 吴雨珊 北京报道
8月9日以来的几天里,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首席交易员孙晓凡的工作量陡然成倍增加。9日至10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发布两个关于外汇市场的通知,一片兴奋和紧张的气氛迅速弥漫。
“这两天我们都得加班,要做的准备太多了。”11日晚,孙晓凡好不容易暂且抽身出来,但三个小时的交谈不断被来自办公室的电话打断。
作为国内外汇交易量最大的商业银行的首席交易员,孙晓凡所带领的外汇及黄金交易团队掌管着数额巨大的资金头寸,并在外汇交易市场上充当着做市商的角色。毫无疑问,外汇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首当其冲的就是这群人。
此次央行通知的核心内容包括:放开远期结售汇的交易期限、扩大交易范围;开办人民币与外币不涉及利率的掉期业务;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为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引入询价交易模式。
“方案出台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对外汇市场基础建设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孙说。
孙晓凡的新空间
为配合外汇体制改革,央行方案的出台显然适当提速了。
早在数年前,央行、外汇管理局就开始对这些内容进行初步探讨,近几个月更是多次召集四大行有关人员参与方案的酝酿、修改。由于参与了前期方案的讨论和修订,中行得以有更多预期和准备,并从8月9日起启动了一套应急方案。而各家金融机构也迅速调转方向,试图尽快适应新的游戏规则。
凡事预则立,对国家即将出台的政策的预期,让孙晓凡和他的团队在几个月前,就对方案的多种可能性和基本对策进行探讨,并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然而,当多个利好消息一同袭来的时候,超负荷的工作量依然如期而至。
8月9日的《通知》规定,放开远期结售汇的交易期限限制,由银行自行确定交易期限和展期次数。作为国内最早的试点银行,中行从1997年就开始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并保持着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但和其他银行一样,此前中行的结售汇只有14个固定期限,少则7天,多至一年,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全部需要。
“有的大型项目的资金使用周期为4年、5年甚至10年,1年的期限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保值需求。”孙晓凡说。交易期限和展期次数由银行决定,意味着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制定任何期限的结售汇。但由14个固定期限变成非标准日期,需要新的系统支持这种交易方式。孙晓凡估计系统调整需花上几个星期。相应地,操作人员也将由目前的20人逐步增加到30人。
另一个好消息是,《通知》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凡获准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6个月以上的银行,向外汇局备案后即可办理掉期业务。
掉期业务之所以受到银行欢迎,是因为没有掉期的远期市场实际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商业银行无法进行风险对冲,承担着很大的汇率风险。而掉期业务提供了对冲风险的渠道,使银行不必承担汇率风险,而只需关注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风险较小。
从国际外汇交易市场来看,通常有了即期和远期两个市场之后,就会自然生成掉期业务。即期是短期的资金运用,远期是对冲汇率风险敞口,掉期实际上是将即期和远期两个品种加在一起办理,对银行和客户都更为方便。一位外汇交易员解释说,客户做远期时,资金履约时间与交割日期可能不相匹配,有可能提前或延期到帐,此时,只需要做一笔掉期就能轻松地弥补落差。
其实于央行而言,掉期业务也不失为一种利好。由于美元的投资品种比较多,企业比较愿意做这类交易。开办掉期业务之后,有助于企业进行美元品种的投资,即通过企业的人民币帐户即期买入美元,再远期卖出美元。而即期买入美元就可减缓央行的外汇储备压力。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准备掉期产品交易系统和报价模型的确认工作,希望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掉期业务。”面对新的市场机会,孙晓凡毫不掩饰急切的心情。
这也是他三日来加班加点的原动力。中行需要立即着手改变的事项包括:建立新的定价原则,健全内部系统,改变操作流程,设计并推出新产品,制定新的平盘办法和市场策略,改进风险控制办法,制作新的报表等等。与全球金融市场部同时卷入这场变动的还有其他业务部门,譬如,财会部需制作新的核算办法,国际结算部负责新产品的审批,为分支行提供新的业务流程等。
询价制与询价之后
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询价方式,亦成为此次新政的亮点。
在此之前,参与主体一直采用集中授信、集中竞价的交易方式;而今后他们还可自主选择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询价交易方式,询价将首先在远期交易中使用。业内人士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纠错。在国际市场上,远期业务通常采用点对点的询价模式,而国内过去采取的类似股市的撮合竞价并不科学。
但也有部分改革措施反响平淡——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按实需原则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
一位银行人士预计,这一条款也许有利于日后外汇交易市场的完善,但当前可能不会有企业真正愿意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他认为,在国际外汇交易市场上,交易主体通常以商业银行为主,其次是各类投资基金,以及少量的大型公司。目前,国内大型集团公司都能以极优惠的交易价格与银行进行结售汇业务,如果自己进去操作,反而可能使成本增加。因为他们运作能力不高,对市场不熟悉,也没有成熟的交易员,且交易之后还需向银行支付清算费用。
《通知》能否让交投清淡的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呈现新气象?一位银行人士表示,央行一举抛出这么多新举措,对促进外汇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不言而喻。但更为活跃的外汇交易市场,至少还有赖于两个方面的改进:
减少交易成本。目前银行间已经能进行点对点的询价交易,不需要单独的外汇交易系统,但各家商业银行每年依然要为此缴纳大额的系统使用费,手续费高达万分之三。高昂的交易成本,造成市场不活跃。
进一步改革汇率制度。事实上,由于人民币汇率长期不动,为锁定未来风险而开展的远期业务势必清淡。近期人民币汇率水平浮动范围略有扩大,但海内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热望,又使得远期交易成为一味的单边交易,亦无法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