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刚
2005年一季度以来,随着水泥、钢材等产品价格在低位徘徊,有关投资与经济的冷热关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按以往经验,过高的投资率总是伴随着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而目前的投资正在放缓。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处在通缩的边缘?怎样看待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呢?
投资与经济
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李长安博士认为:中国是典型的投资推动型经济。从1980年代以来的历史数据看,投资率在年度间是波动的,有的时期上升,有的时期下降。1980年代,投资率水平相对较低,平均值为28.7%。其变化趋势表现为两头低,中间高。1981年到1983年,投资率分别为25.6%、27.2%和28.1%,处在较低水平。1984年到1988年,投资率相对较高,接近或超过了30%,平均水平为30.9%。
1989年到1990年,投资率回落到27%以下。很明显,与较高投资率对应的时期正好是我国经济过热时期。1984年到1988年,GDP分别增长15.2%、13.5%、8.8%、11.6%和11.3%,平均达12%。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也相当高,居民消费价格在1985年到1988年分别上涨了9.3%、6.5%、7.3%和18.8%。
进入1990年代后,国民经济很快又一次步入过热状态。1992年到1996年,GDP年均增长率达12.1%,明显超过9%左右的潜在增长率水平。同期物价指数也大幅度上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平均每年达14%。也正是这一期间,投资率较大幅度上升,平均水平为35%。1997年,国民经济开始减速,当年GDP增长率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这一年的投资率也有所回落,为33.6%。
以上分析表明: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同方向变化,投资率水平确实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的冷热。
头号引擎牵动
中国经济
作为经济的主发动机,当前的投资状况又是怎样呢?在始于2002年下半年的本轮经济增长中,投资充当了经济增长的头号引擎和第一驱动力。目前判断经济是正常减速还是即将进入衰退,考察投资的增长速度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们可通过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来做出判断。
虎杰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张寅认为:自去年4月实施宏观调控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呈现出平稳回落之势,而且这一趋势仍会得以延续。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这一指标看,增速已由2003年的27.7%回落至2004年的25.8%,到今年一季度进一步降为22.8%,但仍高于政府全年增长16%的调控目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增速为27.6%,比上一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今年1~5月份增速仍达到26.4%,只是平缓小幅回落。
国资委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晓则认为,投资增长从去年3月份的47.8%降到去年11月份的28.9%。如按此速度降下去,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将变得乏力。而依靠外需来拉动经济发展,则又面临许多风险问题。
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梁优彩看来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投资过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无疑会得到一定的遏制,因为这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目的所在。
由于主要是存量项目在维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因此钢铁、水泥等前段时间投资过热的行业,下半年产量将会出现过剩,价格自然无法上涨。”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的张汉亚说。
现在,水泥的售价大概为290元到295元/吨。价格没有下落已经不错了。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在上海、南京、宁波等华东城市,与2004年初期时的水泥价格相比跌幅达20%。
相似的境遇也同样发生在钢铁企业身上,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显示,钢材价格虽然较上年同期上升8.8%,但较上月下降2.4%。目前一些钢材品种市场价格比一季度平均每吨下降了1000元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祁京梅认为,虽然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期增长26.4%,有点偏高,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投资结构已发生变化。
“国家支持的产业,投资有所上升,而不支持的产业则在下降。”祁京梅说,“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所下降,基本上保持在20%~25%区间内”。
1~5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是钢铁)投资702亿元,仅增长7.8%。而这正是决策部门自从2004年以来就强力调控的行业之一。
投资放缓只是暂时“点刹车”
由于这种调控不是全面紧缩投资需求,而是实行结构式调控“有保有压”,加之在调控方式上采取“点刹车”,因而投资增速不可能出现全方位的、快速大幅的下滑。7月20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速度达9.5%。同时,由于经济运行中的投资冲动依然旺盛,未来几年投资仍会保持较高增速。
张汉亚认为:看经济不能看一个月两个月的指标。由于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建项目还很多,投资规模仍然很大。而且投资是有惯性的,就象建楼传木头,都停了还在传呢。到去年4月,只有不足6%的在建项目被叫停,仍有8万多个在建项目和95%以上的投资规模得以保留。今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在建施工项目个数110384个,同比增加11197个。这些数据表明,投资需求张力仍然很强。
张寅也认为: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固定资产投资肯定要加大。
在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看来,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也是投资释放的主要场所。西部大开发实施5年来,西部地区已新开工建设6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2005年,已确定的西部开发重点工程10项,总投资达1360多亿元。在不考虑新增投资项目的情况下,未来几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仍将达20%以上。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面,2004年中央财政已安排230多亿元资金用于“三农”、社保和国企改革,并在2003年和2004年安排297个用于工业结构调整改造的国债项目,这些立项合计约2000亿元的投资规模。以增值税转型试点为契机,在中央政府投资的带动下,民营企业和外商对东北也表现出很高的投资热情,投资规模日益扩大。这些因素在未来几年无疑会拉动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此外,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速铁路、大型水电和核电站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的开工建设,也为未来几年的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利的现实条件。
在民营经济方面,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非公经济36条”,决定放宽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金融、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垄断性行业,而且,民营经济发展将首次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民营经济将与国有经济一样,在市场准入、投融资、财税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所有这些,给民营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极大地调动民营资本对这些行业的投资热情,拉动投资规模的扩大。
投资增长进入平稳地带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罗松山认为:尽管数据显示投资规模下降,但实际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还是很快,因为数据只体现了实物的消耗,不包含土地的投资,所以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仍然不高。
张汉亚告诉记者:政府对水泥、钢材的控制,应当适当放宽,让生产力有消化的过程。我国钢材需求去年是3亿吨,今年将达4亿吨。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所以需求也大。这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限制,跟家电市场一样,到时就形成自我调节了。如果在还没形成市场机制时就压缩,将导致始终形成不了市场机制。
另外他还认为,经济指标下滑显然不是正常波动,我们要尽量延长经济的繁荣期,而经济的发展既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主任仲大军也持此观点:目前油价和进口铁矿石价格都在高位,意味着生产成本提高。这时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代价也越高。经济在平稳的区间内运行是最好的,就象开车一样,经济发展也要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
对于固定投资增长而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原因,李长安博士有自己的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受到“翘尾”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惯性。而钢材和水泥等原材料价格对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反映灵敏,所以很快就在价格上表现出来。此外,国际价格的变化也影响着国内原材料的价格,比如说钢材的价格,国际钢材价格在上半年的回落十分明显,这也是导致国内钢材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
本轮宏观调控对投资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整,由于投资的惯性以及潜在的投资需求依然存在,过早判断投资对经济的影响似乎过于草率,但不管经济是冷是热,它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希望的。正如仲大军所说:健康的经济需要理性的投资,理性的投资就不要只盯着GDP。
自今年7月21日起,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指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