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悬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10:32 《中国投资》

  ○ 本刊记者 陈蕾

  关于中国经济走向的问题,或许没有哪一年比今年更引人关注。

  2005年4~5月CPI持续处于2%以下的低位,PPI涨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高于CPI涨幅以及二者之间的“剪刀差”,是自199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和强度最大的一次。紧接着,商
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为48.93亿美元,同比下降22%,而4月份FDI仅为40.8亿美元,同比下降27%。

  再联想到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到的美欧壁垒和企业利润增长率大幅下滑的现实,一股“应警惕经济放缓”的呼声,成为时下经济圈的时髦话题……

  宏观经济拐点之忧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殷剑峰提出,如果没有较大的政经体制改革的推动,如果紧缩的信贷政策不及早转向,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可能会坐在飞速下滑的过山车上。

  此言一出,语惊四座。但在殷剑峰看来,不乏支撑其观点的论据:先行指标相继回落,5月份CPI增长达到低点1.8%,虽与4月持平,但环比下降;货币供应量继续紧缩,M1和M2增幅仍控制在15%之内,信贷继续偏紧将是一个大趋势,势必影响企业融资,从而对投资增长形成制约。我国经济在去年初到达周期顶峰,目前投资和GDP增长已处于下滑态势。

  “通过对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的深入分析,我个人认为,我国经济扩张期的峰值已过,宏观经济运行进入收缩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祝宝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首先,从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看,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显著。一季度出口增长34.9%,幅度和去年的34.1%相当;进口增长12.2%,则比全年的42.3%下降了30.1百分点。一季度贸易顺差166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320亿美元的52%;和去年一季度逆差84亿美元相比,增加了250亿美元,约合2068亿元人民币。这个数量相当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量2500亿元人民币的80%以上,是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来源,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大。从进口增长速度看,从2004年9月份以来,进口特别是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明显放缓,今年1~5月,我国进口增长13.7%,其中一般贸易进口仅增7%,一般贸易进口主要是国内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和投资设备等,一般进口减慢是国内需求不足的重要表现。

  其次,从价格走势看,与2003年和去年上半年价格一路走高不同,今年市场物价走势相对比较平稳并呈现回落态势。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4%,低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其中4、5月份仅为1.8%。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今年5月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继2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小幅上涨之后,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出现明显回落。价格一度狂涨的钢材、有色金属、化工类产品的绝对价格普遍出现回落。物价相对经济增长是滞后指标,在我国,价格相对于经济增长存在约1年左右的滞后期,也就是说在经济扩张一年左右后,物价开始低位上涨;经济收缩约一年左右后,物价会达到峰期。物价水平回落说明经济的扩张期已经结束。

  再从消费来看,今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8%,与4月相比下降0.2%。投资则在下降,如投资增长从去年3月份的47.8%降到去年11月份的28.9%。按此速度降下去,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将变得乏力。而依靠外需来拉动经济发展,则又面临许多风险问题,国外对中国产品仍然设有诸多贸易壁垒。带动经济扩张的投资需求趋向收缩,企业生产和企业自有资金投资会明显减慢。

  “上述因素说明我国投资需求扩张的势头将明显减缓,在消费需求相对平稳的情况下,一旦出口受阻,经济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增大。”祝宝良有一种深深的担忧。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19500家各种类型企业的调查结果似乎也印证了上述看法。今年二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8.5,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7.4点和3.0点。同时,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仅增长15.8%,增幅同比下降27.9个百分点,亏损额达到917亿元,同比增长56.1%,同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465亿元,增长77.5%。特别是类似钢铁等过度投资行业,由于前些年投资形成的大量产能逐步释放,市场竞争激烈,竞相削价促销,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效益下滑。

  企业投资热情的减弱、企业效益的下滑以及其他种种迹象,似乎正预示一个新的变化:宏观经济走势正逐步从高峰回落,并进入增长趋缓的阶段。

  温和调整阶段的来临

  经济到底处于通胀还是通缩,最终落实在对宏观环境和增长走势的判断上。自从去年5月开始的宏观调控以来,经济增长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了。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已经进入一个周期性的拐点,进入快速下滑通道了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明确表示,从目前看,这种可能性基本可以被排除。

  因为,从投资角度来看,今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4%,与去年全年的28%相比差距不大,仍处于一个平稳增长阶段;消费趋旺,5月增长12.8%,1~5月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提高两个多百分点;出口方面,5月增长30.3%,去年增长35.4%,尽管今年以来比去年低一点,但降幅不大。由此可以判断,经济增长快速回落的情况,基本可以被排除。

  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则更为乐观。他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数据表现不太好:CPI比较低,M2在减缓,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数据,并未真正反映实际情况。作为同比数据,去年经济增长存在投资过热,但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回落是正常的,不可能大幅下滑。

  7月3日,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200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社科院、国家信息中心及高校经济研究中心的20位专家、学者就中国经济走向进行热议的同时达成了共识,即中国正在由高速成长转向平稳增长,目前进入温和调整阶段。

  祝宝良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从近几个月主要经济统计指标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扑朔迷离。一方面,经济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特别是消费品市场实际销售增速提高,出口保持强劲增长;但另一方面市场物价走低,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不断下跌。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工业产品销售率提高;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利率减少,亏损额增加。面对这一复杂局面,中国经济的下一步走向,经济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判断,分别是软着陆、硬着陆、回落后重新反弹。我们认为,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今年中国经济运行有望经过一段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8%~9%适度增长区间,即出现所谓的“软着陆”。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也认为,本轮经济短周期经过3年上升,去年达到高点后,将在今明两年转入GDP增幅在7%~9.5%区间的温和调整阶段。

  所谓“温和调整”,是指经济增速下降幅度不太大,估计比去年9.5%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约在7%~9.5%区间内。若下降太多,比如降到7%以下,或者“硬着陆”(下降一半,在5%以下),不但会面临较为严重的失业和通货紧缩压力,而且可能使整个国民经济陷入慢性衰退泥潭,错过黄金期的发展机遇。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至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3%,增幅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煤电油运和农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投资得到加强。同期,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5%,增幅同比提高15.8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82.8%,增幅同比提高28.8个百分点;在有保有压的投资结构调整中,投资增速平稳回落。

  这些数据在某种意义上对“软着陆”进行了诠释。

  “从近几个月的主要经济指标看,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中心副主任范剑平对记者说,“中国经济的增速开始向潜在增长率方向稳步回归,并有望从加速增长期向稳定增长期转变”。

  经济增长也要追求和谐速度

  其实,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的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给2005年中国经济确定了基本走向。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我国自1998年以来,为有效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拉动中国GDP的增长、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而实施的。实质上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在目前继续实施这一政策,既不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也容易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从而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与阻力。因此,稳字当头成了中央总的经济方针。

  稳健运行的政策取向并不意味着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会受到根本遏制,进入新一轮衰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就用“稳、快、好”三个字来概括和预期2005年中国经济走势。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起落幅度较小,市场波动较小,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平稳,2005年的GDP增速会放缓到8.3%到8.5%左右,会更加平稳,季度差异不会像2004年那么大。

  樊纲教授也有一番精辟的见解:“现在中国可持续的增长速度大概在8%到9%这个水平。当经济增长7%左右的时候,会通货紧缩,一旦增长了9%以上的时候,就有通货膨胀。在8%到9%的时候,我们既没通货膨胀又没通货紧缩,总供求关系比较平衡,可以持续增长。有这样的基础,今后二、三年就不会出现大的萧条,不会出现大的经济下滑,中国经济就能持续稳定在一个高位上发展”。

  实际上,当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时,对增长失速和通缩再现抱有忧虑是正常的。但是控制过度投资、将经济拉回可持续增长轨道正是进入下一轮上升周期的铺垫和前提。

  从总需求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稳步发展、居民消费正从以吃穿用为主向以住行为主的方向转变时期,这是一种长期趋势,也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放缓,但仍在20%以上,在建规模约20万亿,投资拉动的作用还很强劲。另外,世界经济呈持续增长态势,外部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出口和利用外资。从总供给看,瓶颈制约在减弱,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还有,国企改革力度加大,非公经济活力增强,这些也将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撑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据此认为,总体上说,中国经济仍然处在本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2005年还将是一个较快发展的年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