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CCTV中国财经报道:谁来挖掘麦莎带来的财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 00:12 CCTV《中国财经报道》

  主持人:大家还一定还记得前两天“麦莎”台风登陆浙江时候的情景,台风过处,航空停运,交通停滞,农作物更是遭了秧。不过,咱们可能从没有意识到,像台风这样的天灾,有时候带给我们的也并不仅仅是损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日气象》栏目的主编刘轻扬,曾经和同事多次报道台风,熟悉他们的人,也亲切地把他们的报道小组称为“追风小组”。今年夏天台风多发,刘轻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里已经先后在福建、海南、山东,报道过三场台风,而给她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不久前在福建沿海登陆的“海棠”台风。

  刘轻扬说:“因为台风非常大,根本站不稳,我为了保证摄像记者的安全拍摄,我必须得抱着他的腰,如果我要出镜呢,我就自己死命的抱着这个桥栏杆。”

  根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今年第5号台风“海棠”给我国东南地区部分省市带来了较大的损失。福建、浙江、江西3省共有1018.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2.6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9.2亿元。

  刘轻扬:“虽然台风登陆对好多人来说是很可怕的事,但是现在尤其是气象部门的这种预测、预报的手段和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在这些预警信号的指导下,当地的渔民还有政府都已经紧急安排这种防台措施,紧急撤离了比较危险的地带归港停航了,这样就保证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刘轻扬说,以往我们大多只会关注台风带来的损失,但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同样是台风,但对不同地区来说可能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刘轻扬:“像“海棠”它登陆的时候,肯定会给浙江、福建沿海带来很大的风雨,抛开灾害不说,尤其是这个降雨量对当地的水库和江河湖泊的蓄水是很有作用的,这个蓄水可能某种程度上,会为以后的旱情起到帮助,可能还有利于发电,这对老百姓的生活是有帮助的,再者当台风进一步减弱,后来发展到江西一带的时候,也给那里带来了一些风雨,这对当地的蓄水,然后以后的供水供电都是有帮助的。”

  除了江西,湖南今年也在盼望台风雨的到来。从去年冬天开始,由于缺乏降水,湖南很多地区水库水位下降,水电发电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这直接导致了当地今年入夏以来的用电紧张。而利用前不久“海棠”台风带来阴雨天气的机会,湖南省有效地控制了水库水位,缓解了用电难题。刘轻扬告诉记者,台风对海南经济的有利作用更为明显。由于2004年没有台风登陆,海南遭遇了近26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河溪断流,土地龟裂,水井干涸,成片农作物枯死。不久前登陆海南的台风“云鹰”却给海南带来了丰沛的降雨,缓解了当地长达一年半的旱情。有关专家指出,台风“云鹰”对海南的影响应该是利大于弊,假如10年没有台风光临海南的话,那里将变成一片荒漠。

  而刚刚撤离的台风“麦莎”不但给华东和华北地区带去了凉爽,也给这些地区送去了丰富的降水,许多地区利用这个机会补充了水库的蓄水。以青岛为例,台风“麦莎”裹挟一场大雨为青岛的崂山水库送去了1326万立方水,算上水库中原有的蓄水,崂山水库的蓄水量达到了2000多万立方。崂山水库是青岛市的重要水源,肩负着青岛市区10%的供水任务,但是今年以来崂山水库一直处于缺水状态,最严重时水库蓄水量只有280万立方。这次降雨之后,崂山水库至少可以持续向青岛市区供水300多天,而且,预计近期还将有大量雨水持续流入崂山水库。

  不仅如此,台风“麦莎”还有治理污染的功效。以无锡为例,这里总共有120多条河流,许多河流被严重污染,常年水质发黑发臭,大部分水体的自净能力遭到了破坏。台风过后,当地的市民发现,河水水位增高、河水变清而且流速明显加快,空气也变得潮湿而清新。

  主持人:对有些地区是灾害的天气,对另外一些地区是却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但这些“天生”的财富怎么挖掘,还在于人们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和恰当地利用。那么,眼下有多少人、多少企业能意识到这一点呢?这几天,由于台风登陆影响运输导致广东90号汽油缺货,当地许多加油站都特别后悔,说要是早知道这次台风有这么大影响,就应该多存点货。其实,准确预测天气不仅能减少损失,而且,还能使不少企业抢得商机。

  如今,每天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收音机,除了天气预报外,我们还会看到紫外线指数、晨练指数、食品霉变指数、感冒指数等预报,这些预报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同样影响着众多企业的经营管理。周利,是大中电器的空调销售经理,从事了六年空调销售工作,周利说卖空调和种地差不多。

  大中电器空调事业部部长周利:“空调人和农民差不多,都是靠天吃饭,天气好的时候我们的销售可能会增得比较多一些。”

  周利给记者出示了一张全国29个城市最新的天气预报图,他说这相当于他们的经营战略图,每天他们都要根据这些城市不同的温度变化来决定空调的营销策略。

  周利:“我们通过这个数据依据参考,然后我们在这一周,或者在这天做大型的促销联合厂家来做搞促销活动。”

  周利说,空调企业每十天就会给他们的卖场提供一份全国气象分析资料,今年五月他们就通过气象分析,判断出今年全国将经历50年来罕见的高温,尤其是北京地区的销售周期将比历年都要长,5月底他赶到青岛、珠海临时补了50万套空调充实库存,事后证明气象分析的确帮了大忙。

  周利:“我感觉今年的气温比去年同期平均高3度,我们通过这个分析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促销进货,促使我们销售到目前为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0%。”

  采访间隙,周利接了一个电话,他告诉记者,眼下台风过后福建又出现了高温,他马上要飞往福建,组织空调货源。

  大中电器空调事业部部长周利:“相关联的有电风扇,还有饮水机,还有空调这三项包括还有冰箱,所以说,我们也是根据季节性,来做资源的配比,以及促销的调整,还包括货源的准备,饮水机和电扇这一块儿也是应季性的产品,它的需求量也是相当高。”

  按照周利的说法,给他们提供气象分析的是空调企业,那么空调企业又是从哪儿得到的这么详细的分析资料呢?为了了解相关情况,我们电话采访了空调生产企业广东格兰仕的负责人。

  广东格兰仕集团公司副总裁俞尧昌:“我现在好像是离不开这个玩意了,气象分析比方说哪些地方天气热不起来,哪些地方已经暴热了,我这里的货源要调配过去的嘛,我都要看气象报道的,每天要看一遍气象的整个发展的云雨图。”

  当记者询问企业是否依据的是普通的天气预报时,俞尧昌说,他们的气象信息主要从国家气象局购买的,这些分析资料要比普通天气预报更详细,也更有针对性。由于企业产品要出口欧洲,所以他们还需要从欧洲的气象部门购买相关信息,现在每年这方面的支出通常要达到几十万元。

  俞尧昌:“气象经济是影响经济的一部分,就是过去没有那么重视。”

  主持人:“气象经济”这个词,在我国最早出现是在1997年。那年夏天,华北地区持续高温,各种防暑降温商品供不应求,特别是空调成了抢手货。一些聪明的厂家由于提前注意到气象信息,美美地赚上了一笔,“气象经济”一词也由此被叫开。然而在我国,商业性气象服务仍然是一个软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国的气象经济到底还有多大潜力可挖呢?

  在中国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录制现场,我们见到了高级工程师朱定真,他告诉我们:1985年开始,中国气象台就开始有了专业有偿服务。气象服务最初只为农业、建筑、仓储等几个行业提供,现在已经发展到运输、供电、化工等十几个行业。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朱定真:“比如说砖瓦企业,一场雷雨如果他得不到及时的预报,他没遮盖起来,砖坯全坏掉了,一下损失几万元,甚至于十几万元,他希望你提前雷达观测提前15分钟,20分钟告诉,我进行遮盖,避免一些损失。”

  朱定真说,目前国家气象台向公众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一般预报时间为3天,对中长期天气情况有特殊需求的,则需要气象部门进一步分析、整合气象资源,这部分服务就是有偿的了。不少空调企业每年年初都要花几万元订购春夏两季的天气预报。目前他们的专业气象预报业务规模,已经由每年几百万元增长到去年的一千多万元。

  朱定真:“首先观念记住气象信息不仅仅告诉你风雨,它还告诉你商机,或者它里面还蕴含着商机,作为我们来讲就尽可能把气象信息能够解读成大家能够理解,大家能够有用,实用的信息。”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我们想把公众的服务和有偿服务尽可能区分开,不同的定位,不同的方式提供,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这么多人,幅员辽阔的土地面积,各行各业的需求应该有发展空间的。”

  据专家介绍,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德尔菲气象定律”,它明确指出,气象投入产出比一般为1:98,也就是说如果投资1块钱给气象研究,就可以有98块钱的经济回报。而目前商业气象服务在国外已经相当发达。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除了专业气象台,还有大量私营专业气象公司与企业联手开发各种气象信息,指导企业经营。他们开发出的一系列经济指数已经被广泛应用,比如:气温达到22度,啤酒开始热卖;气温升到24℃,泳装开始走俏;升到29℃时,雪糕比冰淇淋好卖;超过30℃冰淇淋销量则会下降,爽口的清凉饮料销量将大增。

  而在我国,精确的商业气象服务刚刚起步,专门从事气象与经济关系研究的部门更是屈指可数,去年9月,中国气象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手成立“气象经济学专业委员会”,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气象经济的专业委员会。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庄贵阳:“ 气象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部分,传统的就是防灾减灾的经济学。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人们研究生活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天气行业,受到气象影响的行业现在是越来越多。如何把这种气象因子整合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当中去。”

  庄贵阳告诉记者,委员会成立快一年了,但他们现在严重缺乏研究人才,主动上门寻求帮助的企业也不多。没有足够的专业型人才和市场需求,就无法改变我国气象服务品种单一的现状。而这个市场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庄贵阳:“在全球气候变暖为特征的大背景下,气候变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利益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庄贵阳的观点,得到了国家气象局不少专家的认同。这里是国家气象局的气象预报会商室,每天上午八点这里总是座无虚席。

  全国各地的气象台每天都要通过这里的卫星视频通信系统,共同分析全国近期及远期的气候变化。在气象局工作了几十年的气候中心主任张强告诉记者,准确掌握天气变化不但能防灾减灾,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国家节约能源和资源。

  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张强:“如果根据天气预报绿化浇水,可能节省水,比如说未来可能要下雨,我们现在浇水少浇甚至不浇。”

  据张强介绍,每年夏季国家都要做大量的防汛救灾工作,气象预测是做好紧急预案,稳定经济的重要保证。

  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张强:“三月份国家开发银行也找过我们,他要提前知道国家哪些地区是可能发生干旱,哪些地区会发生洪涝,这样,开发银行这个款也可以提前下拨到他所在区域分行提前做好准备,这样的话,使得赈灾贷款及时、非常快速、有效地到需要的部门。”

  主持人:据测算,目前我国气象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平均已经超过1:40,如果按照刚才介绍的“德尔菲气象定律”,我国气象经济市场还大有潜力可挖。

  《中国财经报道》浪费的警示

  主持人:气象经济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资源,今天我们的浪费警示也来说说资源问题。一位安徽合肥的黄先生给我们发来短信说,他早上10点多骑车上班经过合肥市电力小区,发现居民区内的路灯全都亮着。在用电如此紧张的时候,全民都在节电,有的地方甚至拉闸限电,相关部门还出台了公共场合空调温度标准,而在某些地区却还存在这样无度浪费电的情况,确实不应该。希望我们的节目播出后能引起这个小区相关负责人的主意,早上天亮了就及时把路灯关了,节约先从不浪费开始。

  主编:李 洋

  记者:李 敏 刘 萍(实习)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22:25(首播)

  周五: 23:15——23:35(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09:58(重播)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