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透露,总部基地的得名来自于2003年初的一次小型的学者座谈。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赵弘在描述当前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总部的生产力及总部迁移的经济内因时,所运用的“总部经济”这一概念顿时激发了许为平的灵感,“这正是我四年来苦苦深思的问题的最好概括名词。”许为平说,此前他一直在书籍和各种谈话中寻找灵感。
早在1999年,许为平从英国留学归来开始“二次创业”时,他就一直在思考“选择
什么作为第二个事业的起点。”许为平说,“若要跟上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对经济形势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并在经济模式上进行创新。”
此前,许为平对英国、法国、德国以及美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做过系统的研究。在他看来,未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最经济原则”,即对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发生作用的结果,“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将形成一个世界经济的运转平台,以降低经济运营成本。”许为平说,全球化已经促使欧美国家经济轨道的调整,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是经济运行轨道的一种重建。
事实上,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通讯、交通、金融、物流等系统高度发达,许多公司的办公场所都倾向于生态型的绿色办公,既有充分的绿地、优美的景观,还有各种分工细致而高效的社会及物业服务,“这种Business Park的总部楼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物,同时因具有较大的规模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平台。”
许为平认为,中国已经出现许多优秀的企业,并表现出了对拥有独立的总部楼的强烈需求。据了解,许为平刚从英国回到北京时,在东长安街上的赛特大厦办公,租金为每月30美元/平方米,而且交通拥堵,后来搬迁到海淀区的友谊宾馆。
据许为平透露,1995年后,他的公司一部分员工长期在此办公,到2000年时租金已经耗去1200多万元,“如果能用这一笔钱买一栋属于自己的楼该有多好啊!”地产商都想到为企业家们建别墅,但竟没有人为企业修建总部楼。
“北京很缺乏这种既有商务氛围,又交通便利、售价较便宜的总部楼。”许为平说,商务氛围实际上是一种扎堆效应,如果有足够多的同类型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在一起,就会形成巨大的市场能量释放,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无可限量。
抱着“为成熟企业寻找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楼’——可以书写企业名字的总部楼,可以解除企业迁徙流离之苦的总部楼,可以作为不动产的总部楼”的念头,许为平用了一年半时间到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以及北京市各区县进行考察论证,最后选定了北京的丰台区。
此后几年中,这一项目名字也几度演变,但许为平均觉得不能完整地表达他的理念,直到“总部基地”一词跃入脑海,许为平才正式确定了这一项目的名称。“我不假思索就用了‘总部基地’。” 他说。
“CBD地区的地产开发不是统一的,它的力量主要依靠文化和政策平台,以及已经入驻的大企业的营造。”许为平认为,总部基地的统一开发、统一物业服务等会迅速构建企业运转的低成本平台,这对国内企业总部及跨国公司总部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每平方米只需六七千元人民币的价格,与中关村地区均价9000元人民币及CBD地区12000元人民币相比,便宜不少,而交通也非常便利。”许为平说,企业家在投资上是理性的,总部基地的性价比优势带来了两年来的快速发展。
在许为平看来,总部基地的产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在工业时代,产品与利润来源于车间生产部门,而不是总部楼中的研发与管理部门;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一切都反过来了。”
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开始,经过工业社会,现已进入后工业时代。农业时代的特征是社会没有分工,人们生产出的产品像工艺品,具有唯一性;工业社会时代,生产出来的是标准的工业品,具有统一性,生产方式可规模化批量生产;后工业时代,也就是信息时代,独立思考和信息传播使得个性化思想的精确、快速沟通成为现实,消费者可参与产品研发过程,供应商与客户一同创造产品成为时代的特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先后进入后工业时代,知识、科技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技领域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抢占国际经济的某个制高点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而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到2000年后,我国的原材料、建材和能源工业产品已经饱和,通讯、航空、铁路以及公路交通发展迅猛,中国也开始步入后工业时代。
因此,我国的企业界也即将迎来又一次巨大变革。尽管目前许多企业的工业生产仍是以标准化基础上的规模经济为核心特征,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研发和管理中心一体,几乎仍是一个“内需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
据有关专家预测,在2010年之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竞争的加剧,社会生产将向技术密集型转换,对经济运作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营销、研发等中心可以脱离生产部门所在地,寻找更利于本部门提高效率的区域或场所办公,从空间上达到资源的更优配置,实现预期收益的最大化。
“届时企业内部不同部门运作的进一步分工和专业化运作成为一种趋势,从而产生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总部区域发展模式。”许为平说,总部经济这一概念便由此而生,其主要目的是为那些已步入稳定发展期且生产与销售、行政可以分离的、在某一个行业领先的、技术密集型和智能密集型企业提供专门的服务,为大量科技型企业提供总部楼及更多的配套服务,既包括总部楼等有形的配套,也包括很多无形的配套服务,如资产的运作、技术成果的转移、信息的共享、存量资产转化为流量资产等,“其实质就是在现有的信息、交通条件下,使得企业的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空间上分布,从而带来经济效益成倍的增长。”
事实上,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银座、香港的中环等地区早已汇集了很多著名企业的总部楼,并形成了特殊的软、硬件环境,对其他企业也产生独有的吸引力。许为平说,总部经济这一现象由来已久,只不过特征并不是十分明显,因此之前还没有人用一个概念进行总结。
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余钟夫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国外企业投资的一片热土,跨国公司大规模地涌入中国开拓市场,这是中国产生总部经济的一个外部因素;另一方面,中国本土企业也在快速成长,企业的规模和业务范围迅速扩大,这为总部经济准备了丰厚的企业资源。
如在北京CBD地区,如今已有260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外资企业近900家,世界五百强有12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有90余家,总部经济在这一地区显现得非常突出。但许为平却认为,CBD地区主要是由不同开发商建楼,90%以上的进驻企业都是租用的办公场所,因此企业的流动性较大,共同的文化难以形成,企业资源也难以有效地整合。
许为平认为,当企业走出创业期和积累期、进入持续发展阶段时,会对办公场所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企业将其视为企业实力和形象的表征,“与同许多企业混杂在一个庞大的写字楼相比,单独的办公楼使企业更有家的感觉,便于企业文化的培育和沉淀,也更容易让企业的合作伙伴感受到企业的实力。”
不仅如此,从成本上讲,高额的租金已成为一些企业成本支出的主要项目之一,而拥有自己的总部楼,可以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对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讲,购楼比租楼更划算,若以每月60元人民币/平方米的租金计算,租房两年之后就可以在总部基地买一栋面积相当的总部楼了。”许为平说,拥有自己产权的总部楼同时可作为保值增值的不动产,参与企业融资等经济活动中。
对于“总部经济是一种新经济”的说话,余钟夫认为,可以说总部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但应与专指IT经济、知识经济的“新经济”区分开,“总部经济应该是IT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余钟夫说,总部经济的实质就是,在信息、交通、金融、通讯等高度发达的条件下,通过使企业资源在空间上更加合理地分布带来经济效益的成倍增长。
许为平认为,总部经济是由企业总部积聚而成的一个市场,其影响力远远超过类似于房地产市场的地产经济,“总部经济是一种高端经济,就像美国曼哈顿一样,高楼大厦在许多年之前就建造、销售完毕,但企业资源整合之后沉淀为一个良性的区域经济环境。”
许为平说,内涵丰富的总部经济也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经济》杂志8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