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东莞8月9日电(记者 吴冰)“过去,人家吃肉,我们喝汤;如今,别人吃肉,我们也吃肉。”一位在广东东莞工作的工程师如此评价自己所在企业的效益。
曾以“东莞模式”闯出一番天地的东莞,正在向自己“操练”了20多年的“看家本领”开刀,创新发展模式,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从全球价值链条的末端向上游“挺进”。
长期以来,东莞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依靠以外源带动为主、以来料加工和劳务消耗为主、以外延扩张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一个鼠标,在美国市场的售价是24美元,渠道商能赚8美元,品牌商赚10美元,而东莞的贴牌加工厂商只能赚0.3美元!微薄的收益却以极大的能耗为代价———据粗略测算,东莞生产总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要消耗1200亩左右的土地。2003年,东莞每千瓦时电产出生产总值3.34元,而全国的平均水平则是6.19元。
东莞人意识到,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变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候鸟式”经济模式,消除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以及经济安全性差等弊端,重视自主创新,拥有自主品牌,发展扎根本土的“榕树式”经济,让“东莞制造”变为“东莞创造”。
两年来,东莞加紧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每年投入10亿元扶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东莞市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1家,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1个和13个,引进各类专家69名,其中院士3名。
为实现产业本土化,东莞在提高引资质量的同时,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措施。同时,着力提高产业附加值。全市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25万户,民营企业集团达60家,其中17家跻身全国进出口民营企业100强。今年上半年,东莞新签外商投资项目394宗,同比减少117宗,但实际利用外资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29%。
同时,东莞还推动民营资本为外资企业进行生产配套,利用外商的海外销售渠道拓展国际市场,使“土洋”结合的路越走越宽。今年上半年,东莞实现生产总值665.67亿元,同比增长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