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楠 发自上海
“今年,昆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达9496元,其中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小康标准的有62593户,占全市总户数的56.31%。”昨天,江苏昆山市委副书记钱解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昆山市农民增收首先得益于该市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三有工程”。据钱解德介绍,所谓“三有”,就是指“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
“‘人人有技能’,指的是化解劳动力供需结构的矛盾,即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收入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劳动力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增加农民收入;‘个个有工作’,主要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扩大就业;而‘家家有物业’,并非简单指农民拥有房产,而是指通过市场引导、机制创新、政策扶持和行政推动等手段,不断增加农民的投资性、资产性、经营性物业收入。”钱解德解释。
2003年以前,昆山市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业和工资,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到70%以上。而不久前一次农民收入调查的结果显示,昆山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开始下降,其他经营收入和投资性、资产性、政策性收入占比逐步上升。目前工资性收入与农民总收入的占比只有45%左右。
此外,2005年上半年,昆山市新增私营企业1919个,新增个体工商户7849户,农民创业当老板的热潮有力推动了小康进程。
据记者了解,根据昆山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在实施“三有工程”的3年时间里,该市每年要新增“物业户”1万户,每个家庭物业收入达到3000元。通过3年的努力,到2006年底全市70%的家庭有物业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