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十一五环保规划渐进 环保投融资将多元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13:32 经济参考报

  记者 史丽

  7月27日,离完成“十五”规划还不到6个月,共有412余万公众参与《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境规划意见建议书》完成并公布。这是我国环保领域首次大规模的“政府开门办规划”。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汪冬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这份公众意见建议书已经上报了国务院,将会考虑把其中的内容吸纳到国家“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规划中。原则上,“十一五”环保规划的通过,将在明年3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后。

  环保资金投融资渠道多元化

  在公众对国家“十一五”环境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书中,专家和民众一共提出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加大环保投入等九个方面的意见,其中关于为环境保护投入资金的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更是成为是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所关注的问题。

  长期以来,环保投入一直由政府财政拨款。而根据专家计算,环保投入至少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中国的环境才能有所改善。然而中国的环保投入一直在国内生产总值的0.5%左右徘徊,直到1999年才达到1%。

  “在国家‘十一五’环境规划中将增加环保投入。而回顾以往的环保投入情况,根据统计,在2001年为1100亿元,2002年为1300亿元,2003年为1600亿元,因此推算十五期间的环保投入规模应该在7000亿元至7500亿元之间。”国家环保总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周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而关于公众对国家“十一五”环境规划意见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公众支持国家通过经济手段控制环境污染,推进生态保护。社会公众和专家均大力支持“十一五”期间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制订并实施新的环保税费经济政策。环保投入应以国家与地方政府为主,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应制订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税费政策。

  高达96.5%的公众认为“十一五”期间环保投入占GDP的比率应当继续提高,有24.7%的公众认为应大幅提高。高达95%的专家认为,在“十一五”期间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应该在1.5%以上,其中69%的专家认为应在“十五”期末的基础上再提高0.4至0.7个百分点。

  “在国家‘十一五’环境规划中,将在财税方面有所突破,相关的污染产品税的品种正在会同财税部门进行研究,将采用环境税、环保基金和生态的补偿等多种方式。而对提高排污费、排污许可证等方面也将有清晰的描述。”周建说。

  同时,调查也显示,98.9%的公众认为国家应征环境税,其中有37.8%公众认为所有人均应交纳;有36.8%公众认为由资源使用者交纳;有24.4%公众认为由资源破坏者交纳。90.7%的公众同意对电子垃圾等污染产品实施收费政策或押金制度。

  而实际上,从“十五”以来,国家环保总局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批环境经济政策。目前,全国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收费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环保部门在以往被视为“弱势”部门,虽然对执行力度方面,有关人士没有给予记者正面的回答。但一位接近环保总局的人士则认为,在规划中的一些经济政策在执行方面还存在难度。比如环境税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与燃油税的开征类似,说了很多年,说到现在,但仍然没有实行。

  拓宽环境保护投融资渠道

  “‘十一五’期间将建立以中央和地方财政为主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环保投入体制。这个多元化主要包括,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其中包括政府、污染者和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以及投资渠道的多元化,采用市场机制,包括发行债券和使用金融渠道的银行贷款等形式。”环保总局的一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国家开发银行的一位有关负责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开发银行很关注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正在进一步探索新的方式和办法。目前,我国环保资金的投融资渠道主要是国家财政、民间资金,还有就是金融渠道。金融渠道中包括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以往参与支持了基建和环保设施的建设,以及一些大江、大河的污染治理的重大项目。将来要从对单个项目的支持,将转变为通过各地环保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平台,形成有重点、有层次的总体融资支持。同时,关键是要保证环保资金投入形成‘钱能抽得来、用得好、还得上’良性循环。”

  解决在中国环境投入不足的问题,有关部门也在考虑吸引国际资金。10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发起的九寨国际环境论坛,就设立了环保投融资战略议题,主要研究未来5至15年国内外环保投融资需求和重点环境领域投融资分析,论坛希望在环境投融资方面能得亚洲银行、世界银行以及各金融组织和机构支持,同时提高环境投融资效益。

  另外,我国也将引入多元化投资来发展环保产业。专家介绍,我国的环保产业是伴随着环境保护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强,环保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及标准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九五”时期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环保产业得以较快发展。

  环境大国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大市场。去年中国的环保产业收入总额超过2500亿元,今年预计达3000亿元,5年后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目前的这种发展速度对意图进军环保业的投资者和企业来说,是极好的机会。现在已有一些世界著名环保集团如法国威利雅水务、英国泰晤士水务等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设立代表处。

  “十一五”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敏感期

  “我国的环保规划从七五期间开始编制,而到了九五期间就开始成为经由国务院单独批准的规划,而同属国务院单独批准的规划并不多。”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对记者说。

  尽管在“十五”期间,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有关人士预测,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生态环境将进入敏感期。我国不仅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遗留问题、避免爆发大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维持基本的生态环境稳定,而且还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我国是环境大国,所谓环境大国,一是就是国家大。二是我国从目前到2050年都将保持在7%至9%左右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周期,这将对环境、资源的总量和容量的需求都非常大。例如,我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超出了环境可承载能力的70%。”环保总局的王凤理司长对记者说。

  而在5月18日的《财富》全球论坛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也曾表示,中国的循环经济和新能源战略仅凭政府财力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中国将引入市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在推广循环经济和新能源的过程中,政府也需要调动起私营部门的积极性。


  爱问(iAsk.com)环保 相关网页约7,227,084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