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8月8日讯盛夏时节,迎着习习海风,驱车行驶在莱州湾畔,高大的白杨林、青翠的玉米田、成熟的油葵园……各类植被层次分明、满目葱郁。人们很难想像,这里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
莱州市海岸线长达108公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滨海平原区形成了地下水位负值漏斗区,引发海水入侵。截至1995年,海水入侵面积达到了278平
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4.7%,并仍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向内陆侵蚀。海水入侵造成50多万亩耕地丧失了灌溉能力,6.5万亩耕地发生次生盐碱化,大面积耕地处于陆续撂荒和半撂荒或多次种植状态。侵染区内126个村庄、11万人吃水难以维持,给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人畜饮水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减少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改善生态环境,从2000年起,南京农业大学承担了国家863海洋领域《海岸带盐生经济植物中试与产业化》课题。课题选择在海侵严重的莱州市后邓村、仓上村、朱旺村进行试验,并成立了专门从事海侵区农业种植生态工程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莱州市益丰盐化植物有限公司,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抗盐耐海水作物“莱州中试基地”。
课题研究组在莱州湾共设立了108个小区,建立了立体式综合治理模式。他们采取对不同耐盐植物品种、多比例矿化物浇灌及淡、海水复配的方法,对土地盐分、井水矿化度进行检测,从中探索出合理利用遭受海水入侵的微盐水浇灌植物、土地盐分周年平衡、耐盐性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农业技术。项目实施五年来,科研人员确定了油葵、鲁梅克斯、菊芋等主要中试品种,并对番杏、芦笋、甜菜、萝卜等耐盐蔬菜品种进行了栽培研究。今年6月10日,“莱州中试基地”试验项目通过了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专家的验收。验收结论是:试验的耐盐性经济植物展示出了难得的丰产性、极强的抗逆性、优良的生物品质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建立农业灌溉以咸代淡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开辟了新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莱州市探索形成了以海岸筑坝阻侵、陆上蓄淡压咸、灌溉以咸代淡为主的海侵地综合治理模式,地下水开采量降低,大量淡水补给,较好地淡化了咸水,海侵区地下水质有所好转,海水入侵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生态环境逐渐好转。滨海平原区地下水位普遍上升5-10米,海侵面积7年减少48平方公里。莱州湾,这片曾经荒芜的海侵地,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去年10月在后邓村,莱州市金海种业公司培育的“金海5号”玉米良种创造了亩产1167.94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新纪录。莱州海侵地综合治理开发,实现了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效益提高的“双赢”。目前,耐盐性植物已在莱州市海水入侵严重的4个镇街、18个自然村进行了示范推广,全市已在沿海建立工厂化海水养殖大棚1000多个,养殖区海侵地海水盐度已由过去的3%降至0.5%,沿岸种植速生林10万多亩,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沿海防风经济林带,推广耐旱耐盐碱冬小麦2万多亩,油葵、鲁梅克斯和菊芋三种主要耐盐碱经济植物也得到大面积种植,每年增加经济效益30多亿元。
莱州人正在盐碱地上,播种着自己的绿色希望。
(吕俊峰 马昕 徐丰喜)责任编辑:邱雁(来源:水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