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的超额准备金制度可以实现央行打压货币市场利率的目的,更是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但对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而言,他们的收益可能随超额准备金利率的下调而下跌
本报记者 钟华
紧随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之后,利率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
有消息称,央行7月下旬准备再次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以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这一消息后被证明是谣传,市场对此的讨论依然不绝于耳。
零利率的超额准备金制度不仅可以实现央行打压货币市场利率的目的,更主要的作用是,它是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今年以来,央行一直试图保持货币市场的资金充沛及利率低企,以最终驱使部分驻留在货币市场和债市的资金流向信贷市场。
但这一消息对于市场各参与主体,比如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而言,并非佳音。他们的收益都可能随超额准备金利率的下调而下跌。
怎么办?《财经时报》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金融机构已开始调整投资方向,以及早化解超额准备金利率趋零带来的挑战。
大势所趋
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资金部的高级管理人员告诉《财经时报》,央行调整超额准备金利率往往是出其不意,他们最多只能提前几个小时知道确切消息。
据了解,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水平的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结算系统已在日前建成,这给商业银行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创造了空间。
此前,人民银行在今年5月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曾表示,要逐步调低超额准备金利率至零,第一步将下调27个基点,从目前的0.99%调到0.72%。之前的2003年12月,央行曾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1.98%水平降至1.62%。今年上半年,又从1.62%降至0.99%。
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达到28.28万亿元,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3.72%。如果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将有大量资金被迫流向市场。
在社科院金融所彭兴韵博士看来,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能够有效缓解热钱的流入。
他指出,热钱之所以大量流入境内,是因为其存在双重套利的机会。一是热钱预期人民币升值;二是在中国的债券市场中套利。
如果超额准备金利率调整,会促使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和债券市场收益率下降,部分热钱可能就不会选择进入低收益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央行8月4日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指出,上半年货币市场利率继续平稳下行,境内短期利率低于境外利率,利差明显扩大,有利于减少投机资本流入。数据显示,6月的7天期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57%和1.1%,比上月分别回落了0.07和0.04个百分点。
逼高贷款利率
但很多人士反对立即采取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的做法。
目前,市场上的债券、票据等品种的收益率约在1.1%~1.2%左右,远低于1.8%左右的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再度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将使得债券、票据收益率继续下滑,加大其与资金成本的差距,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将由此更为突显。
此外,这一举措倘若实行,也将给投资央行票据、国债、金融债等品种的货币市场基金、保险业、信托业带来巨大冲击,这些市场主体的收益都将随之下滑。
北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货币市场基金经理告诉《财经时报》,他们判断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不久可能就会成为现实,为了应对下调给他们带来的收益率下降风险,他们正在将更多的投资投向短期融资券。
自5月开闸以来,华能国际、中国联通等公司先后发行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现已超过200亿元,并进入了加速发行期。
北京一家银行资金部人士透露,如果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再度下调,他们将会被迫提高贷款利率。有关专家指出,在银行吸储成本刚性约束下,商业银行实行信贷自主定价,提高信贷利率以覆盖市场风险是个现实选择。
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人民币信贷利率呈上升走势,其中一年期固定利率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46%,是基准利率的1.34倍,比去年末提高0.71个百分点;一年期浮动利率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7%,为基准利率1.07倍,比上季度提高0.1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今年二季度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实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18.72%,比上季度下降3.18个百分点;实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59.32%,比上季度上升8.12个百分点;实行基准利率贷款占比为21.96%,比上季下降4.94个百分点。
这表明央行迫使商业银行在向信贷自主利率迈进、增强定价能力的初衷正在逐渐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