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钊 北京报道
进入潘刚时代的伊利股份正不折不扣地执行着快速扩张策略,而扩张的方向,则毫不犹豫地指向了这位少帅最熟悉的“液态奶”领域。
7月28日,伊利股份(600887.SH)发布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公告称,在7月27日的
会议中,董事会全票通过了公司未来在6个项目上共计107218.89万元的投资决定。在这近11亿元的投资计划中,有五条液态奶生产线,超过9亿元人民币。其中,京津生产基地二期扩建日产750吨液态奶生产线项目,预计投资额为21666.20万元;乌兰察布乳品厂新增日产160吨液态奶生产线项目,预计投资额为3528.41万元;新建辽宁日产500吨液态奶生产基地项目,预计投资额为17534.07万元;黑龙江省肇东市新建日产1000吨液态奶项目,预计投资额为31961.69万元;新建华东日产500吨液态奶及日产250吨冰淇淋工厂项目,预计投资额为24178.02万元。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伊利过去两年一直是国内液态奶销售额第一的企业。曾长期担任伊利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的潘刚,对于这一市场的潜力和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2000年,年仅30的潘刚即组建了伊利液态奶事业部,并在当年将液态奶的产销量由3万吨一举提升至10万吨,此后三年,伊利液态奶的销售收入增长了8倍,年销售额高达40亿人民币。2002年7月,潘刚开始担任伊利集团董事、总裁,兼任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据说,他曾经为伊利设计了多幅蓝图,但当时伊利给他留出的空间有限。曾有投资人士分析:“正是过去伊利在产能扩张上有很大的迟疑,才给对手蒙牛这个后来者形成了发展的空间。”现在,潘刚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伊利股份今年一季度季报显示,伊利的液态奶部分已占到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的70%以上,高于乳业的平均同比65%。
就在伊利股份发布投资公告的同一天,伊利位于呼和浩特的新工业园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伊利为它举行了盛大的投产仪式。据资料显示,伊利新工业园日处理鲜奶1500吨,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的乳品加工生产基地,也是亚洲地区目前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液态奶生产车间。它的建成使伊利液态奶产能将比之前的130万吨增长近40%,达到180万吨。
在伊利新工业园投产仪式上,伊利董事刘春海说:“建这么大的生产车间就是想解决我们产能不足的问题,为伊利冲刺解决后顾之忧。”潘刚此前曾介绍说,2004年伊利液态奶的产能缺口为16万吨,到2005年已扩大到40万吨。
伊利与业内其他企业间的差距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说:“小企业有时开不了工,可大的乳制品企业产能不足却始终是个问题。”事实上,这个行业竞争形态已发展到垄断竞争阶段,国内液态奶前三名的市场份额在今年首季已达到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