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应该宽容顾雏军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 05:46 现代快报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顾雏军倒掉了,曾经力挺顾雏军的专家、学者们突然失语了,但经济学家钟朋荣先生勇敢地站了出来。在近期《英才》杂志刊登的《顾雏军:树大必须根深》中,钟朋荣认为,即使企业家违规、违法,但只要能为社会带来就业、税收的增加,我们就不应否定企业家的贡献。今天,快报与《上海证券报》联动,刊发与其观点商榷的文章,以明辨是非。

  在这位已经开始述而不作的高人看来,顾雏军为地方税收、就业作出了贡献,我们不能因其违法违规的小节而掩其大德。那我们不妨看看,顾雏军的这些“小节”是什么,中国证监会对其的判断是:虚增收入、少计费用,披露虚假财务报表,涉嫌侵占科龙电器利益等。那么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7万多科龙电器的股东被欺骗了,投资损失惨重;这意味着科龙电器2万名职工的就业与收入遭受极大的风险;这意味着科龙电器上缴的税收很可能大幅度降低,这意味着一大批追随科龙电器的供货商、经销商将蒙受巨大损失。

  在钟朋荣的眼中,顾雏军入主科龙以及其他一些上市公司后带来的税收增加、就业岗位的增加更为关键。但问题是,即使这些被钟朋荣视为判断企业家功过试金石的标准现在也有很大嫌疑。正是由于顾雏军违法违规经营,这些曾经显性的所谓功劳也会因顾雏军的倒掉“吐回来”。在钟朋荣的文章中,我们似乎还看到这样一种推论———如果我们的社会、媒体甚至法制环境,对顾雏军再宽容一些,再纵容一些,顾雏军根本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进而科龙电器也不会遭受今天这样的损失。按照这一逻辑,只要顾雏军为了多缴税、多收工人,无论其使用的手段如何,哪怕去偷去抢,我们都可以因宽容而视之不见不予追究。这是何等荒谬的学术立场,其不计手段的“唯目的论”看来已经到了不分黑白的程度。在钟朋荣的文章中,为顾雏军的倒掉还总结了另外一个教训,即所谓人脉关系不广不深。而所谓人脉关系不深的标志就是顾雏军与监管部门、与媒体关系紧张。钟朋荣也告诫后来者,想做大企业一定要广布关系网,否则就是顾雏军今天的下场。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需要改变的,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善的,而绝非是公开鼓励与倡导的。但顾雏军的根不深吗,人脉还不广吗?且让我们来看一看:其一,顾雏军在2001年底,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以远低于科龙电器净资产的价格,收购科龙电器,这是否说明了顾雏军是不善公关的专家型企业家呢?其二,就在“郎顾之争”如火如荼之际,这位在钟朋荣看来缺乏公关习惯的海归,竟然能够与某权威机构联合发布调查报告,公开为自己洗刷“不白之冤”,而更多的经济学家也在各种场合极力为顾雏军辩白,对郎咸平口诛笔伐,如果笔者没有记错的话,钟朋荣先生当初也躬逢其盛。其三,就在证监会已经对科龙电器立案调查,媒体开始公开密集质疑顾雏军及其格林柯尔系之时,顾雏军却开始驻留北京四处活动,据有媒体报道,离开北京返回科龙总部的顾雏军自认为危机已然摆平,并在高层会议上声称,科龙这么大,挪用3个亿不算什么!从以上所举顾雏军先生的二三事看来,顾雏军似乎不大像不谙世事的“天外飞仙”,不大像与国情格格不入的“老外”,更不像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专家,恰恰相反,它们倒似乎能佐证顾雏军不仅善于而且深谙公关之道。严义明:顾雏军需赔偿科龙股东

  新华社上海8月3日专电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日获悉证监会对科龙电器调查结果的“倒顾”先锋严义明律师表示,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即将作出,他现在要全力以赴准备起诉顾雏军,要求其赔偿科龙流通股股东的投资损失。

  严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旦证监会对顾雏军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员做出行政处罚,他将立即代理科龙股东起诉顾雏军等相关人员要求民事赔偿。据了解,按照最高法院的有关规定,投资人如果以自己受到虚假陈述侵害为由,对虚假陈述行为人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则法院的受理前提条件是,有关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或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书。也就是说,证监会对顾雏军等人即将作出的行政处罚,是科龙股东提起民事索赔的前置条件。

  在证监会对科龙的处罚结果中有这样的表述,对违法违规负有直接责任的顾雏军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员,证监会在经过告知、听证等法定程序后,将依法做出行政处罚。严义明提醒投资者注意,行政处罚肯定要有了,因此对顾雏军等人提出赔偿要求已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严义明对记者称,希望顾雏军以赔偿科龙流通股股东损失的方式,承担起自己应付的责任。严义明分析称,从目前情况看,各债权人已经开始积极行动,保全资产,顾雏军在几家上市公司的股权均已不保,投资者未来索赔能否最终实现现在还是未知数。因此,希望顾雏军在转让科龙电器股权时,对转让所得要提早做出安排,将其中的一部分款项准备用于赔偿投资者损失。“老故事”警示了谁?

  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顾雏军,如今遭遇到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顿时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其实,这种事情在资本市场上并不新鲜,只是又重复了一个“资本市场的老故事”:颇为神秘起家———打造资本运作平台———显赫的社会和市场名声(同时伴随着质疑)———事发———产业平台坍塌。不过,重复的老故事,却总值得人细细品味。顾雏军此番事发,懊悔的显然不仅他一个人。

  顾雏军这棵“大树”倾倒后,属下数家上市公司都惟恐避之不及,有的上市公司还竭力强调公司一切正常,还有当地大股东甚至是政府银行部门在做强有力的支持。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无论是企业兴衰,还是企业老总更迭,本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规律,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在“顾总”出事的背后,却的确还有些许耐人寻味的谜团,给人以警示。

  不难想像,顾雏军当年在国内整合产业资本,“挽救”濒临倒闭国有企业于危难之际,会有一批人竭力在给顾雏军提供转制运作空间。否则仅靠顾雏军一人之力,在短短4年内打造一个“格林柯尔系”显然不太可能。

  即使出于挽救濒临严重亏损国企,进行国企转制的良好目的,但面对顾雏军的闪电收购手法,当地有关部门和大股东也应好好思量一下,“抛包袱”之前也应掂量一下风险。如果一切正常合规,又仅仅是顾雏军的个人问题,现在倒也不必急于脱身。

  “迎接得快,退得也快”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当前社会工业转型时期内,倒颇值得考究和思量。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