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 正文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谈中海油并购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15:32 新浪财经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谈中海油并购实录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8月3日,新浪财经邀请到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先生,与网友畅谈中海油并购事件,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嘉宾聊天室,8月2日中海油宣布撤回并购优尼科的报价,这场被称为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告一段落,我们今天邀请到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先生作客聊天室,与网友就中海油撤回
并购优尼科报价这一问题进行交流,现在先请嘉宾做一下自我介绍。

  王巍: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王巍,做了很多年并购的咨询和操作,中海油现在撤回了并购美国优尼科的收购,我也是刚刚知道,没有太多的考虑,但也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来聊天,一起来讨论这个事情的背景和未来的发展,一起分享经验和教训。

  主持人:这次历时近半年的收购最后以中海油撤回报价而告终,请问这个结果是否出乎您的意料?

  王巍:这不是出乎意料的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的国有企业有着海外并购的冲动,最近两、三年来大规模的,对于中国的企业是超大规模的海外收购已经很多起了。对于这个总的趋势,我相信都会或有成败,我更多地是采取一种比较关注、观察的态度,我没有明确的预期,只是很关注。我想很多的网友,包括中国的业界,对于这个事的做法是希望它做成。但是做不成,也不要把它当做很大的事,这是经常会发生的事。并购在中国是新生的事物,在西方很平常,把并购行为看作是正常的事,赢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输了也没有关系,机会以后还多得是。

  主持人:您觉得此次中海油没有收购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王巍:我看到网上很多传媒的报道,原因说得很多。我觉得现在尘埃落定之前,你很难判断它到底哪里败了。我看到网上报道,由于撤回收购,中海油自己的股价马上上涨了5%,而且穆迪公司对于中海油的评级马上调高,看来整个的股东和资本市场对于它撤下来是积极的支持。尽管公司的管理层或董事会曾经发出志在必得的想法,而且态度非常坚决,但似乎市场的反映和他们又不一致,业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我不了解实际情况,外面不了解内部发生的事情,你很难判断,但像中海油这样的大型国企,在国外收购企业会有很多的障碍。一个主要的障碍是经济制度不一样,西方是市场经济,中国是计划经济,尽管我们在20年来逐渐走向市场经济,也有了很多市场经济的语言,但本质上我们也意识到,我们整个经济的主流仍然是计划支配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计划和市场的强烈冲突不仅在国内造成了,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构成了与国际接轨的首要障碍。西方主流市场不承认中海油是一个企业,至少不是按照市场运作的企业。尽管我们认为相对于传统上的国有企业已经有了改变,但是西方并没有认同。这样的情况下,肯定对你的要求非常的苛刻,因为你是非我族类,所以经济体制的制度差距会造成一个很重大的障碍,这叫做政治风险。在全球做生意有两种风险,一类是商业风险,这个和国内一样,有技术、有人才、有品牌、有质量,产品等很多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可以进行商业分析。但是有另一类风险叫做国家风险,也叫做政治风险,这些和商业没有太多的关系,它是不同的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环境中形成的非商业风险。这次美国的包括中国的市场人士都把中海油的收购出现的冲突或者是挫折都归结于政治风险的问题。两大经济体制的冲突是一个很重要的冲突。

  在这次收购中,我们中国不断地表达出买卖就是买卖的观点,指责美国的竞争对手不要把收购卷入政治中。我的观察是,好象是我们把它搞得政治化了,而不是美国人把它搞得政治化。当美国的企业界要按照商业规则要求你的时候,你不去了解这种规则,你不去解释这些商业的东西,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反复强调不要政治化,这实际是我们自己把这个事情搞得太政治化了。对于美国国会压倒多数的声音要求审查我们的企业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而不应当一旦收购不成,或者出现挫折,就情绪化表达为西方对中国企业不认可,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认可。我看现在的许多中方舆论不认真讨论中国企业在哪些技术上的东西没有做到,更多的是渲染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敌意,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战略制约,这是一个很大问题。

  再一个因素就是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考虑。 应该说在美国这样一个有长期的市场经济传统的环境下,民众本能地对具有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就非常恐惧,他们不仅仅针对中国企业。因为大企业有可能欺压消费者,会控制市场,控制价格。美国一百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反垄断的历史,对于政府的干预尤为深恶痛绝。我们这个中海油恰恰在美国眼里既是大企业又是大政府,加上中国经济的迅速壮大,这些因素就会造成了它的敌意,甚至认为构成对于美国经济安全的威胁。客观地看,美国那边一直要求我们讲清楚的东西,比如中海油公司的透明度问题,我们企业决策机制的问题,收购融资的成本问题,如何对待收购之后运作的战略问题等等,从我了解的情况看,中海油对这些方面的回答还是不尽人意。实际上可能我们对自己都说不清楚。我们始终强调的是国家需求,董事会强烈的收购欲望,对美国不构成威胁等等,总是答非所问的味道。

  也恰恰由于说不太清楚,我们更多地愿意谈政治,说不要伤害对中国人的感情等等。我觉得在这次并购当中的表达方式是有问题的。至于技术上的考虑,外面的人是很难判断的。比如说原来在低价的时候,我们是有机会的,但没有及时地做出决策,后来涨了后又进行收购。也许我们有机会和其他的跨国公司联合收购的,后来变成了单兵作战,骑虎难下,下都下不来了,甚至是意气之争。当然,这不是单单中海油的问题,这是目前中国的体制和中国企业现在到海外发展的通常状况。我们如何进入全球,在全球的舞台上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这是中海油这次收购提出的新题目,我觉得这才是有价值的。中海油的管理层毕竟通过这次收购与全球企业短兵相接,给予我们全国和业界看到不同经营理念的正面冲突,这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如果我们总结得很好,这种积极意义将推动我们下一步海外并购。

  如果没有吸取教训,简单把它认为是美国对中国充满敌意,我觉得会有偏颇。既然中国企业进入到全球市场,你就要认真地学习全球市场的语言和全球市场的规则。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中国的并购力量和全球的市场规则》,附在后面。我们要有两个判断,中国的并购力量多大,我们到什么程度了,是不是要一剑封喉,一定要做大,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不是中国就牛到这份上了。另一方面,是不是有了钱就能进场,你懂不懂人家的规则?会不会玩?这两个问题都值得深思。

  主持人:您刚才说是由于中国自己的问题,才引起了美国的政治化的问题。

  王巍:美国对大规模收购也是非常敏感的,因为你非我族类,我们这方面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也许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实际上把调门提到很高,动不动提到国家安全,提到政治高度。十年前中国争取入关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的制度阻碍,也有很多的代价,做了很多的让步。当时我们也不是他们的族类,但到后来我们也入了关。中国是谦虚谨慎地学习规则,不断地在竞争抗衡中妥协,终于有了全球化的大平台。但是为什么今天就不耐烦去了解和解释了呢?也许中国人由于近两年的表面上的崛起,觉得不需要妥协了,财大气粗了。我觉得中国的企业是过早地自大了,变得政治化了。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中海油在并购中反复强调此次并购是纯粹的商业运作,并且强调所有操作这次收购的中介机构都是在华尔街的美国机构,另外我们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网站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说“如果不是由于美国的政治环境,应已付诸实施。我们竞购交易宣布后,在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的反对声音,甚至要取消或更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程序,这实在令人遗憾,也有失公道。”它还是在强调美国方面施加的一些政治影响。

  王巍:这是一个不太高明的说法,重要的不是你在说什么,你表达的目的是什么,你说你是个好人是坏人不重要,你表达的方式是什么样才会让人家接受。对于国际社会来说,重要的是中海油公司是不是一个具有全球经营能力的企业,真正的企业,这才是核心。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美国的主流社会到现在为止还不接受中海油的说法,这是需要努力沟通的,不能乱扣帽子。从我的观察看,中海油集团过去有一些海外收购,但主要是资产收购,成绩如何也不太清楚。这一次是收购公司,收购资产和收购公司是完全不同的。收购资产你是拿着去用,怎么处置,然后怎么赚钱,那叫做生意。收购公司可不一样,你一旦收购后,你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那好,就看你这个收购者接受不接受全球经营的理念,你这个公司战略是什么,你对公司价值的理解。我们看到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只是表达将怎么处理这些资产。对于员工的处理,更多的感觉是讨价还价。例如保证全体员工不失业,给一个很好的待遇,但是员工要求的仅仅是这个吗?员工要求的是个人长期的价值,不是十年不动,给我工资就行了,你要给员工一个价值取向。价值理念是希望长期增长,它的董事、员工、股东和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还是希望它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而不是一个拿过来后根据中国的国家需求弄得支离破碎的一个企业,这是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我们应当说清楚。我的印象,联想就处理得好得多,至少联想在资产处置、业务全球化包括总部设到美国等的积极状态要比中海油表现得更优越。如果我是美国人,看到中海油的所有的文件包括要约等等,还是感到它不是要做公司,而是要做资产处置,将优尼科看做可以任意肢解的资产。

  在这样一个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大公司,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单单以利润、石油、天然气产品做为价值取向很难被市场接受的。更引申一步,走了20年经济改革的历史后,中国的公司价值观是需要升华的,做公司不单单是为了做生意,不单单是为了挣钱,有很多公司治理的问题,社会责任的问题,就业、员工的问题、价值取向、环境的保护,保护妇女、劳工的权益,这些已经变成了现代社会中公司发展的基本问题。

  中国的企业一到国外去,发现和国外的公司价值理念差距还是很大。最近几年,很多的国家都对中国企业的有敌意,西班牙烧鞋、俄罗斯罚没、加拿大工会组织罢工等事件多有发生。你可以解释说中国经济强大导致他们对我们不满,放弃自由贸易原则等等,但我们的企业并未表达出与当地企业一致的公司价值和经营方式也是重要因素。你要收购优尼科这么一个大公司,仅仅谈如果处理资产和给股东回报是不够的。你必须表达出中海油将有能力在收购优尼科之后,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全球价值理念,全球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适应市场的调整的一个优秀公司。

  主持人:您刚才强调欧美等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觉得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冲突,才导致了中海油对外并购的不利,那这是否意味这中国大型国企的海外并购之路就注定要受阻?

  王巍:所有的中国国有企业都要考虑这些问题,你在国际市场上能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不一定说你不行,但是你至少没有证明自己行。中国的许多大型国有企业不习惯与公众打交道,只知道领会上级领导的意图,动不动就把很多事情都变成了国家战略,而不被社会所知。这种缺乏透明度的状态,在全球市场上怎么样?大家知道网上有个芙蓉姐姐,自我感觉非常好,整天做秀。中国经济不要成为世界舞台上的芙蓉姐姐,自我认知出了问题。我们应该反思今年的国企海外并购,去年从联想收购来看,我就判断中国的国企将有一些在今年表现海外并购的冲动。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多了,中国国有企业赚钱了,感觉好,再加上今年人民币又升值了,这些都是构成海外并购的很重要的推动力量。但要了解自己在全球的地位和能力,不要动不动叫板,替国家扬威。

  海外收购出现挫折是正常的,这个事情不发生在中海油身上,也会发生在别人身上。通过这个事情我们要了解,中国到底有什么样的并购力量,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中国很多的企业有海外收购,没有这么张扬,有一些企业花了很少的代价在其他国家买资源,赚了很多的钱。他知道自己的份量,所以他没有张扬。这些企业其实都值得总结,值得大家去关注。包括海尔啊、万象集团啊都做了很多的并购,只不过这一次比较戏剧化,主要是规模比较大,而且中国的传媒界表达出志在必得的态势,必须要收购,一旦有点挫折,你可以在网上看到,就立刻转向政治语言,说是敌视,说是怕中国对其造成威胁,甚至有一种情绪。

  主持人:我们也在全国工商联的一篇文章当中看到这样的数字,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美国柯达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此外,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上占有绝对垄断地位。我想这样的数字,不是通过报告的撰写方式写出来,很多中国人是不知道的,外国企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占领了中国部分市场的垄断地位,相比于此次轰轰烈烈的收购事件,您作何感想?

  王巍:在并购当中,我们现在除了关注海尔、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五矿收购等等这些戏剧性的事件之外,更主要地要关注中国本土,其实中国还是全球并购的主战场,真正的大赛和竞争是在我们的主场,并不在客场。我们收购优尼科在国际上不是很大交易的,在国外都被视为威胁,甚至联想也被视为威胁。但西方公司在中国的并购已经运作了十几年,在我们多少个行业都形成了垄断态势,我们却不这么敏感,而且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办法去平衡。在全球并购的时候,我们更要关注中国经济在全球并购中受到的威胁。它是直接会瓦解中国的经济安全,它是构成了一个很大的威胁,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的经济现在还是在非常初级阶段,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资本输出的阶段,更多的还是全球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上洗牌。现在有很多的媒体说有很多海外并购的浪潮,这是一个渲染。我们整个国家都面临着全球并购的冲击,我们更多的是如何面对海外的并购对于中国的威胁。

  主持人:为什么我们感觉中国监管层对外国企业的大举进军似乎并不如美国敏感行业警觉?

  王巍:并不是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时间,20年中我们应该是重演着西方一百年的变化,因此我们都在学习,包括我们的大企业家,到底如何来应付全球的经济带给我们的冲突,包括收购,我们都在学习当中。中国经济不可阻挡地在本土上被全球化了,这是不是坏事呢?我们不做道德判断,中国是好是坏都躲不了,一定要这样做,你至少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最大可能地保护我们本土的利益,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事情。

  主持人:谈到海外并购的问题,经常会提到政府的作用,很多人会提到70-80年代日本、韩国企业走出去时政府政策,并认为对中国企业有借鉴意义,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巍:这次肯定涉及到政府的作用,中国这样的大国在高速成长中需要资源,需要很多的生产要素,政府的支持同样正常,当初韩国、日本都有过,这是很现实的。严格地说我们的支持是不到位的,因为它不像日本当年有一个非常稳定的产业政策,有政府部门一批专门人才长期地、可持续地研究这个问题。中国不一样,许多部委都在改革中取消了,都不存在着产业战略的研究和决策。因此中国的产业战略只能是在大型国有企业中进行讨论,还必须有使命感的企业和领导人才考虑这些战略。从这一点上看,我很钦佩中海油和傅成玉他们,他们要做这样的判断到国外收购,是有使命感的,也是要担责任的,准备做出政治牺牲的。不仅是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业都在做这个事情,问题就是在今天的环境下,政府还可以做得更多,去研究、去建立一些产业政策,去协助企业家们做点事情。当然,我们的产业政策不会像当年日本的产业政策那样容易得到西方的谅解,因为日本是市场经济国家,它能接受。我们的产业政策也会导致了他们强烈的敌意,这是需要多方面政策协调甚至博弈的战略问题,政府更有责任推动商业外交。

  中国的政府要吸取经验教训,更有效地按照全球化的标准提出一些可行外交措施,去协助中海油这样的公司,到海外去做这样的事情。但是要特别警惕一点,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政策指导的话,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可能变成一个为追求政绩、追求规模的竞赛。这损害中国企业的名声,影响中国开放政策的效果。如何建立国家的产业政策同时又能有效地遏制国企的并购冲动,这是在今天的情况下产生的新的矛盾。需要大家一起来用宽容的心态来研究,来操作,而且准备要失败。我们谈中海油这个事,要给予相当的宽容,中海油公司它出的问题也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考虑吸取一些合理的教训。

  网友:您刚才谈到了全球化,并且谈到了全球的入场规则,您能解释一下具体指的是什么吗?

  王巍:首先要做一个企业入场,而不要作为一个国家入场,你要有企业的运作方式、价值体系。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入场就像看剧一样,你入场买票,花钱就行了,你进去后着装不对,大声交谈、睡觉,这就不对。就像我们良好的社区突然搬进一个大款,大款搬进后铲掉草皮,建大理石,整天打老婆、骂孩子,导致社区很不安宁,但是他进来了,大家也没有办法。我觉得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到国际市场上玩,要有社会责任感,这些规则不一定是完全公平,有一些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要讨论,要去争取地位,修改规则,但是不能来蛮的,来横的,我觉得这是入场规则的问题。

  网友:通过这件事,您能给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哪些教训吗?

  王巍:人家该和你谈商业规则的时候,我们不谈商业语言,你不谈,人家就一定认为你是政治化,我们要以非常平和的心态。我没有对芙蓉姐姐负面的评价,但是中国不要自己当芙蓉姐姐,中国还是个贫穷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我们还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心态要平和,然后认真地学习。学谁呢?可以学学日本,一谈中海油收购时候,说我们步日本并购失败的后尘啊。日本的确有海外收购的失败,那些只是个别的案例。实际上30年来日本的海外收购是非常成功的。日本当初是岛国,能源和资源全部依赖进口,国民经济体系非常脆弱,油价一旦提高,全国就陷入恐慌。看看今天,日本的海外资产收入已经超过国内资产收入,世界各地都有日本的海外公司和资产,你怎么能说日本海外收购是失败呢?我觉得要认真学习美国、日本、韩国,不要自己以为是,动辄就拿日本批评中国。我觉得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目前最大的教训有两条,第一个了解自己是谁,不要当芙蓉姐姐,第二了解人家的规则是什么,我们争取要学会它,并且利用好中国自身的庞大力量去改变规则。

  网友:您刚才提到的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您觉得中国的企业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去?

  王巍:我觉得中国首先自己经济实力的夯实和提高,我们现在解决了自己基本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在全世界是奇迹,我们现在在高端的技术、管理包括金融资本等都在不断升级。如果不升级,我们不存在制定标准的问题,我们只要接受别人的标准就可以了。升级后,西方的标准是压制性的,压制任何国家,中国不要以为他们的标准就是针对我们的,不是,在发展中有很多的冲突,冲突就是标准的冲突,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需要谈判。20年前我们做家电,日本把我们全打败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家电王了,中国可以制定标准了。再如大客车这个行业,中国市场太大了,几乎全世界的新客车都在中国制造的。这样连设计者也雇来了,我们慢慢就可以形成了一个制造客车的标准了。

  中国进入全球市场需要中国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了,我们才有自己的标准,不断地参与制定规则。我举一个例子,OECD有个跨国公司治理规则,我上个月在欧洲参加会议谈了两天。我是做为非政府组织代表,政府没有参加,为什么政府没有参加?都听人家骂我们,认为中国这不对那不对,环保啊、贪污啊等等。但是,你躲是不行的,我们应该是积极地介入,要和他们斗争,要参与讨论标准。中国已经到了不是任人宰割的时候,我们也要参与规则的制定。我是肯定中海油海外收购的积极意义,毕竟是短兵相接走的第一次,毕竟是积极的,产生的问题是全国性的问题。我们不应由于中海油这次挫折就认为美国压制我们,形成情绪化的东西,至少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的情绪性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我们还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这个事情。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聊天就快要结束了,请您用简短的语言来对今天的聊天作一个总结。

  王巍:中海油收购的尝试是好事情,体现了中国的企业家敢于进入国际市场和他们进行短兵相接,毕竟我们还有体制的约束,中国的环境以及我们的发展能力还不够,可能在这一次我们没有得手,但是这个方向中国人一定要走,我们将来能不能成功,取决于我们在这次事件中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我们要切实地了解中国的并购能力,我们还要了解全球市场的规则是什么,了解人家怎么玩,我觉得了解了自己,了解了人家怎么玩,以后就会有更好的胜算。

  主持人:各位网友,感谢您的积极参与,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我们再次对王巍先生的光临表示感谢,同时对于没有来得及提出您的问题的网友表示歉意。

  本次聊天结束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