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水质也日益关注。喝上“健康水”,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希望。毋庸置疑,我国目前的饮水标准在保障健康方面存在不足,不能适应随着工业生产发展水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多、不断趋于复杂化的形势,同时,对水中有害物质在人体内长期富集导致的危害也缺乏研究。此外,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也存在明显不足。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审视饮水安全问题。从多学科的角度,建立和执行更全面更严格的饮用水安全健康评价体系。不仅让人民喝上干净水,更让人民喝上“健康水”。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自来水等饮用水水质的好坏,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进步,科学家在饮用水领域提出,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饮用水安全健康标准,进行一场新的饮用水革命。
当前,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主要基于3原则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即饮用水感官性状良好;防止媒介水传染病的暴发;防止急慢性中毒和其他健康危害。
目前,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物质对饮用水的污染越来越引起科学界的关注。根据有关调查,在饮用水中已经鉴定出几百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毒性化学物质,其中绝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在我国,由于微生物污染导致的传染病暴发,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由于长期接触诸如蓄积性毒物和致癌物质引起的人体健康损害,则往往被忽视。
长期以来,我国对水体污染物基本是单因子评价指标,采取的技术手段仅能解决水的感官性状问题,达到规定的化学、病毒等卫生指标则很难。自来水厂的水处理也是采取传统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漂白粉即加氯消毒,以有效杀死有害微生物细菌。但现代检测结果证明,氯与水体中有机物结合会产生卤代烃等副产物,在高浓度水体中,其中的一些物质会对人体十分有害。而且,漂白剂等化学物质进入水体还会产生其他负面影响,如破坏水体本来所具有的渗透力、溶解力、扩张力和代谢力等功能。
过去,人们往往把目光放在水的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上,很少注意到水功能退化的问题。近年来,专家通过抑菌实验,对污水实施所有的过滤手段,包括反渗透,结果是被处理过的水不仅培养出了微生物和藻类,而且它们的生长速度很快。这证明一些去污手段仅仅是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但水的自净功能和抗污染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恢复。因此,水污染的一大危害是打乱了水的原生状态,水体在功能退化的状态下更脆弱,更容易受到污染。
长期以来,人们喝水似乎仅仅是为了解渴,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水的营养功能。殊不知,人体的70%是由水分组成的。人体的物质、能量等的代谢,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人类的疾病80%与水有关。长期饮用被污染和功能退化的“病态”水,会使人体细胞内的水生理功能降低,这是造成人体体质下降、代谢疾病增多的最主要原因。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有害物质的概念包括,一是对生命的化学过程有害,二是对生命过程直接有害。这些都是用传统的水质分析方法无法检测到的。专家认为,对元素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很难解释生命科学中的许多现象,而且传统的检测与评价方法也需要改进和发展。建立多学科的水质评价体系是这种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新闻来源:中国环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