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重庆失地农民逾三百万 市人大献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9:08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程维发自重庆

  重庆市目前有329.3万农民没有土地,失地人口超过重庆市总人口的10%。

  对此,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纲有为代表的部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通过低保试点、养老保险等措施来解决当地农民的失地问题。这是7月26日召开的重庆市
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透露的消息。政策性失地?

  重庆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建华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康纲有提到的“重庆市329.3万农民没有土地”源自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的一个调查报告。

  该报告显示:“到2003年末,全市有329.3万人因为土地承包政策、新生儿出生以及征用土地等原因没有土地,占全市农业人口的比重达13.18%。”其中,新出生农村人口约有205万人,占政策性无地农民的62.3%;婚姻迁入有96万人,占政策性无地农民的29.2%;因为其他原因而没有土地的有28万人,占政策性无地农民的8.5%。

  该报告没有对“政策性无地农民”这一概念作出具体解释,但其数据结构包含了征用农业用地部分。

  昨日重庆市大渡口区建胜镇农业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称,该镇共有1.8万名农民,但人均只有0.5亩地。该镇的政策性无地农民占人口数的22.8%,无地农户占全镇户数的比例高达28.8%,接近三分之一。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调查报告称,为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中央于1998年出台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并普遍实行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做法。

  这一政策为稳定土地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农户新增人口后没有土地的现象,从而形成农村内部土地占有不均,有的农户人口较多,但承包的土地较少,生活十分困难;有的农户人口较少,但承包的土地较多,无力耕种,造成撂荒。

  该报告还认为:“随着重庆市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这种政策性无地农民将进一步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无地农民缺乏长期保障机制,生活困难,容易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但是重庆市社科院院长陈树博士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他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农民失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并不只是上述原因导致农民失地。

  陈树认为,因为收入差距原因,从事土地经营的收益不高,农民“会算账”,纷纷外出打工,造成“主动性失地。”他说,农民承包国有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其身份是一个经营者,但是目前并没有一项制度或是政策来规范这些经营者,譬如规定农民有多少年不耕种就予以收回等。寻求解决方案

  目前重庆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引起当地各界高度重视。

  今年1月17日,原西南农业大学副书记、副校长的王有超等人提交该市“两会”的“一号议案”:《关于要求制定〈重庆市征地补偿和农民安置实施条例〉的议案》,该议案呼吁重视农民失地问题。

  重庆市人大康纲有等人认为,对政策性无地的农民,要积极通过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来逐步加以解决。

  目前该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入程度还非常不够。调查报告说,2004年,重庆市全年的土地流转面积为12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34%,涉及农户52.59万户。这一数据大致只有失地农户比例的一半。

  不过重庆市目前的土地流转并不只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相当一部分土地流转到专业经济组织、养殖能手和专业大户手里,用于发展规模经营。在部分地方(主要指经济发达地带),当地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这些土地并没有流转到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手里,而是“流出去了”。

  此外,康纲有等人认为还应建立失地农民以及无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保障机制包括开展农村低保试点、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等,通过这些措施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