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公私资产不分 公司悲剧难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社评

  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的麻烦在不断升级。最新的消息是,他已被公安部门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在司法机关作出结论之前,我们不会对其问题细节进行评价,但可以判断的是,这至
少又是一起无视公司治理基本原则而引发的悲剧。

  不管其是否愿意,顾雏军曾被冠名“A股市场和香港股市赫赫有名的资本运作‘高手’”。其2001年通过格林柯尔进入科龙,其后,他相继控制了国内4家上市公司,号称“格林柯尔系”。

  正是这样一个长期游走于光鲜漂亮“国际化公司”之间的企业家,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把上市公司资产错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正是“公”“私”不分的错位,断送了他或许可以成就的事业通途。

  按顾雏军的逻辑,至少在挪用资金这一方面他并没有错。甚至,他在一周前的高层会议上公开承认挪用了科龙电器3亿元资金。

  身为第一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有问题吗?至少在顾的眼里这是正常的。因为据了解,顾雏军此前一度对此不以为意,他认为科龙危机行将过去,而其本人更不会就此“跌倒”。

  正是这种逻辑使然,顾雏军的扭曲行为终以惨败收场。

  可怕的是,类似顾雏军的问题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并不鲜见,而在一些私人资本为第一大股东的上市公司中,这样的情况就更为突出。

  前者有黄宏生的例子,而最近的,则是海南第一投资董事长蒋会成因涉嫌挪用资金,已被海口市公安局逮捕的事实。而这,都是没有弄明白“公私有别”的恶果。

  公众公司和私人公司的区别不仅在

  于建立董事会、独立董事制度等等的漂亮外衣,更在于上市后的公司,其资产原则上姓“公而非“私,即便是董事长,也无权支配、侵占公司资产,甚至,连挪用都是犯法的,因为上市公司资产归全体股东所有。

  除了公私不分,顾雏军事件还暴露出我国公司治理方面的诸多痼疾,比如信息披露不规范造成诚信危机,是我国股市长期低迷的一个重要因素,它长期侵蚀着投资者的信心。

  错误的逻辑必然有其滋生和发展的土壤,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监管层、政府还是社会公众,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令人遗憾的是,错误逻辑还在继续:上市公司第一领导人涉及刑事案件,与公司的发展与股价的走向密切相关,应该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但是,相关信息发布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明确、畅通的渠道,导致负责案件调查的公安部门、负责上市公司监管的证监会、负责企业管理的地方政府以及上市公司齐齐对股民“无可奉告”。

  科龙如此,此前的健力宝亦有同样表现:集团董事长张海被抓时,当时,身兼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职务的张海是否“受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迟迟没有向股民作出正式信息发布。如此这般,公司治理原则的被践踏必然导致了其后的悲剧发生。

  上市公司姓“公”,而公司治理则是双刃剑,解决融资困难的同时背上的是不可轻视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对那些急于进入资本市场的民间资本而言,这是急需补上的一课。(3A8)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