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粮食品种决定权交流通部门 莱州规避"谷贱伤农"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 12:26 水母网

  马昕

  粮食直补、粮价回升加上天公做美,去年以来,全国各地粮食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今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1016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20万公顷;全国粮食产量46947万吨,比上年增加3877万吨,增产9.0%。可是,据国家粮食信息中心提供的市场信息,今年以来,山东、河南、江苏等产粮大省小麦价格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小幅回落的异常现象。有些地区,普通
小麦比去年底每吨降低40元。粮食价格出现止升下跌的趋势,这不得不令人关注。

  7月12日,全国县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莱州召开。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山东省副省长张昭福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11个省、23个县(市)的粮食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总结和推广莱州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探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避免“谷贱伤农”,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先行一步的莱州市做了有益的探索。从2003年起,莱州市结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立了以粮食收储管理中心为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和财政、金融等部门为坚强后盾的粮食产业化协会。在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完善这一新型农业组织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用“订单农业”这个纽带连接千家万户的粮食生产,实现产销对接,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全新组织模式。每年粮食收储中心根据市场信息和粮食加工的需要,提出种植方案,在与粮食销售“终端客户”签定销售合同后,再依此与种粮农户签定“种植订单”,从而锁定了粮食走向和价格,规避了一家一户农民的市场风险,也为粮企增效提供了可靠的“粮源”。

  “粮食种植品种的决定权交给了‘耳聪目明’的粮食流通部门,这一看似倒置的结构,正是市场机制使然。由市场来确定种植品种,农民种得安心,粮食企业收得放心。”莱州市市长林建宁的一席话道出了莱州经验的真经。今年,莱州粮食协会根据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大幅扩大的实际,积极寻找新的粮食市场,目前他们已与南方客商签定了15万吨优质强筋小麦的供销合同。按照销售合同,“协会”及时调整了小麦种植结构,扩大“济麦20”等硬质强筋小麦的种植面积,并聘请专家推广平衡施肥、垄作节水等新技术,一年就让粮农减少肥料投入1000多万元。

  在环环相扣的粮食产业化运作过程中,粮食企业承接了最大的市场风险。做大做强粮食企业是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增强粮食企业赢利能力,莱州市不断拉长农业产业化发展链条。莱州市粮食收储管理中心在海庙港建设了10座总容量1.2万吨的立筒转运库,形成了年吞吐60万吨的能力,极大降低了流通成本。据测算,运抵深圳的粮食,利用近海运输比铁路运输每吨可降低费用85元,市内“四散”运输每吨运杂费由原来26元降低到18元,港杂费由原来的14.5元降低到9元,减少包装费支出30多万元,按年调销粮食20万吨计算,每年可节省开支500多万元。同时,推行“零距离”流通方式改革。莱州市兼并撤消了11个产粮少、粮食收购量低的收储站,粮源主要集中在交通要道和靠近沿海的收储站仓库。根据粮食中转库和面粉厂加工的需要,在全市建立了153个农村粮食服务社,把收购的粮食直接运到转运库或面粉厂,实现“直达式”入库,并配套实施“厨房工程”,年加工转化面粉1万多吨,初步形成了跨粮食生产、收储、加工、流通、科研等多个领域,集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的“大粮食”产业格局,为农民增收和粮食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这样一道粮食产、供、销环环相扣的产业链,粮食销售终端稳固,粮食产业链顶端延伸到农民的田间地头,莱州粮农增收有了可靠的保证。协会成立后,种粮大户们纷纷加入,目前,莱州粮食产业化协会已在全市设立了12个分会,吸纳种粮大户会员10250个,会员经营粮田面积20多万亩。今年,莱州粮食协会以每公斤高出市场10%的价格收购“订单小麦”,粮农会员仅粮食增产、订单加价两部分就增加收入2200多万元。莱州市委书记刘延林说:“粮食购销企业的根基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增收,就谈不上企业的增效。我们把分散的种粮农民与市场化的粮食购销企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建粮食产业化协会,把粮食产业链延伸到农民的田梗上,从机制上保证实现粮食安全、粮农增收、粮企增效的‘三赢’。”

  山东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经济强省,也是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山东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4,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7。近年来,山东省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在会上提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坚持四个“有利于”的工作原则:有利于粮食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利于种粮农民的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深入探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形成粮食国有主渠道为主,以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为调控手段,以多种所有制形式为补充的粮食生产循环模式,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向前发展,真正实现中央确定的粮食安全、粮农增收、粮企增效的目标。责任编辑:刘家昌(来源:经济导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