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西北经济:未曾想到的故事情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 11:34 金时网·金融时报

  对于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赵宽感慨很多。2005年7月25日,赵宽在西安对记者说:“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和经济形势的发展,我们商业银行感觉到,把握政策与形势所需要的水平越来越高了;有资金,没有优质项目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了。”赵是交通银行西安分行的行长。

  人行西安分行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新疆GDP增长8.8%,同期贷款余额却只增
长了3.23%,这种态势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兰州,2005年7月22日。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副行长陶君道告诉记者:“贷款余额增幅减缓,GDP却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这一现象值得研究。目前,就这一问题,我们正在调查之中。”

  煤、电、水泥企业:意想不到的生存状态

  从兰州西行133公里,是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所在地。近年来,电力供不应求,国家也已放开了工商行业的用电价格,煤炭价格更是一路攀升,创造出了历史最高价格水平。然而,就在这种形势下,陈其明却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近乎“辛酸”的故事。

  陈是窑街煤电公司的总经济师。他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窑街公司的原煤售价仅为161.85元/吨,成本为158.22元/吨。记者以为是听错了,再三求证,因为同一时期在东部,原煤一吨早已卖到了600多元。陈说:“没有错,就是这个数字。不是我们的原煤质量有问题,质量好得很。主要原因一是本地对原煤的消耗能力有限,想运到东部去,运输瓶颈又是一个大问题。也就只能是这个价了。”陈其明一脸无奈。说到电,陈其明的表情开始由无奈向愤怒过渡。“我知道现在全国电缺得厉害,建设坑口电站解决原煤运输问题,国家也早就有鼓励政策,可还是不行。现在我们的电厂发电量,只有正好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才能实现最好的效益。为什么?电网给我们核定的价格,是亏损的价格,我们想提价,他们就不要我们的电了。在这种情况下,发电越多,当然就亏损得越多。”

  原本想了解调控的成效,没想到却碰到了体制问题。看来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了。大家都知道目前全国缺电,陈其明却建议记者认真调查一下全国究竟闲置了多少发电能力。“这不是价格问题,是体制问题,如果我们的电厂发电还亏损,谁还能发得起电?这也不是西部的问题,是全国性的问题,因为所有的电厂所面对的只有一个电网,这样的垄断太厉害了。”

  出西安往北不到100公里,有一家即将投产的水泥厂。在这里,赵澜给了记者两个“意外”。首先,赵澜是浙江人,是浙江声威集团的董事长。为什么到这里投资水泥?赵澜:“这里原材料、动力等都比东部便宜得多,矿区离厂很近,厂后就是,零公里距离,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的水泥,这里交通条件好,拉近了市场,投资水泥前景看好。”在上一篇文章里,记者曾呼吁浙江加大产业转移的力度,没想到,记者在陕西还真遇到了一个“产业转移的先行者”。

  那么为什么又选择在这个时候上马水泥呢?水泥可是此次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赵澜告诉记者,他所上马的水泥,无论从技术水平上,从生产规模上,还是从环保要求上来说,都不在国家限制之列。相反,对于宏观调控,赵澜非常赞成,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这样的宏观调控,有利于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赵澜在乐观之余,随即又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只是,在西部,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要想得到银行的支持,真的要比东部难多了。”赵澜所指的“这样的民营企业”,是拥有10多亿元资产的民营企业。

  西北经济形势:难得一见的调控样本

  赵澜感慨有好项目不容易得到资金支持,赵宽感慨有资金却投放不出去。“二赵”的感慨让人深思。事实上,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在甘肃、陕西两省发现了更多的“奇怪”现象。宏观调控下的西北经济,在记者面前展开了一幅迥异于全国尤其是东部的景象。

  今年上半年,陕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4.9个百分点;GDP增长12.2%,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甘肃省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增长7.89%,回落5.6个百分点;GDP增长12.1%,回落0.6个百分点。这一大堆数字里面,实际上隐藏着这么一个问题:在各项贷款余额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两省的GDP为什么还能够保持增长而只有很小幅度的回落呢?极端情况,甚至出现了新疆8.8%与3.23%的强烈对比。这对下一步的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又意味着什么呢?

  人行西安分行副行长李哲给出答案。

  2005年7月26日,西安。李哲告诉记者,分析西北的经济形势,离不开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分析。因为西北经济增长向来是投资主导型的增长。确切地说,是外来投资增长主导型的增长。数据表明,2003年,陕西GDP增长了10.9%,投资拉动了12.7个百分点,去年GDP增长12.9%,投资拉动了10.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9.8%。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7%,甘肃省增长25.4%。这一指标与全国总的水平比较起来,差距并不是很大,所以两省的GDP增长速度与全国比较起来也不会有多大的差距。但同时,李哲认为调控的滞后影响,在西北不容掉以轻心。“固定资产投资回落有正常的因素在里面,因为西北的大型投资项目大多是国债投资项目。国债投资减少了,投资规模自然会回落。”李哲分析道。“另一方面,由于建设周期的影响,如果没有新的投资项目上去,将来固定资产投资将会有一个大的回落,那时候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相当重大的影响。而在这一周期之内,西部的自主投资力量不可能有多大的、突然性的增长,到了那个时候,宏观调控的影响将会在西部充分显现出来。这与贷款增幅下降是有共通之处的。西北的贷款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有较高的集中度,新项目少了,贷款增幅自然也就会下来。从这一方面来说,贷款增幅的下降,多少可以预示宏观调控在西北的滞后影响。”正因为有这样的考虑,李哲主张在今后的宏观调控中要更加注意地区的差异性。

  GDP持续增长与贷款增幅持续回落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陶君道认为,一是利好的政策性因素和市场因素(前者如中央对农业的支持,后者如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较大幅度的上涨),再加上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贷款高投放的滞后支撑因素的共同影响;二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使甘肃银行贷款增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今年上半年,甘肃投资增幅下降了7.1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明显下降,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投放,使信贷资金增量难以保持较高的增幅;三是近年来西部县域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县域经济的规模小、市场窄、管理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使得西部金融对这一领域的介入程度越来越低。据对甘肃70个县调查,今年6月末,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1999年末下降12.5个百分点。

  经济形势的演变已经表明,对于西北地区来说,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在不同的领域,产生了区别明显甚至是作用方向相反的结果。当前的西北经济形势,真是一个难得一见的调控样本。

  西部金融:在跟进与介入之间

  经济形势的这种演变,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相当的困惑:按照统一的政策要求,一些行业不能介入;而西北地区能够介入的那些行业,在全国来看恰恰又是弱势行业,或需要重点调控的行业,金融风险大,商业银行也不敢介入。前者如西北的煤电行业,后者如水泥行业。赵宽说:“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只好盯住大项目,如开发银行贷款的项目,国债贷款的项目等。这必然导致商业银行目标客户趋同,竞争异常激烈。”

  经济形势的这种演变,凸显出了西北经济金融的三个“软肋”。

  第一,强烈的滞后作用。西北经济金融宏观调控的滞后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投资尤其是大型项目的投资,是西北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大型投资项目往往是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同样的调控力度,表现在西部,就会强烈得多。东部人说:“宏观调控切掉的是我们的尾巴,是西部的身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是大型投资项目建设周期一般较长,调控政策一来,已上马的大型投资项目能够得以继续的同时,新的大型投资项目必然受到影响。表现在GDP上,就是时间的滞后,就是相对于下马生产性项目的更长时间的滞后。三是这种滞后性往往给人以调控不到位的感觉,再加上西部认识水平与东部的差异,有时会导致更为强烈的调控措施,结果是进一步加剧这种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作用到经济上面,就是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影响到平稳发展;作用到调控方面,就是容易产生对宏观调控的抵触心理。

  第二,金融对经济的介入程度不高,金融生存状态恶化。西北经济增长对外来投资的高度依赖性,也使得西北金融业对外来投资产生了高度依赖:外来投资多,则西北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就急速扩大,盈利能力也随之增强,反之亦然。这种依赖性,导致西北金融业很少介入县域以下的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之下,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西北县域经济的自主发展所受影响不大;新投资项目虽然不多,但由于滞后性的作用,GDP尚可维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这就是西北贷款余额快速下降而GDP却没有多少下降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在当前形势之下,西北金融业生存状态的恶化。针对这种情况,李哲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当年为争地盘,一个小镇,各家银行争得头破血流;现在又一窝蜂从县里撤退,这种情况正常吗?”他认为,各国有商业银行应从战略的高度,确定自己机构的布局,“一刀切”式的做法,显然不是实事求是的正确做法。另外,他认为,西北地区各家大银行要抓住自己的优势,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努力开拓业务、开拓市场,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经济结构的中小金融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西北地区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破解西北金融对外来投资过度依赖的难题。

  第三,调控与改革,西北面临双重艰巨的任务。从改革方面来说,一是西部整个地区的改革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要迎头赶上,又要求西部在改革方面走到全国的前列。旧的体制没有改革完成,新的改革又要上马,再加上西部地区薄弱的经济基础,改革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就调控来说,西北地区特殊的经济生态、平均水平以下的认识与执行政策的能力,常常导致同样的政策,在西北就会有不同的传导机制与执行效果。“比如说货币政策,”李哲举例:“大家公认,作为一项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应该全国统一。但是,因为各地情况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地区可以有不同的运用方式。货币政策实际上在支持西部开发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目前的状况是,西北中小金融机构发育水平低下,货币政策工具缺乏作用的对象,所谓对这一工具的差别化运用,所谓的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差别的运用来支持西部开发,就有了相当大的难度。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宏观调控,更需要加大西北的改革力度。”

  西北的调查与采访,给了记者太多的意外。在采访结束之际,陈其明正急切地期盼着相关改革措施的尽早到来;赵澜正在为“声威”水泥尽早在陕西投产与销售东奔西走;赵宽忙于寻找优质贷款客户;陶君道忙于督促对县域经济金融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调查;而李哲则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对于今后西北的经济发展,我向来抱有坚定的信心。”

  发生在西北这块神奇土地上的许多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昭示着西北怎样一个未来呢?


  爱问(iAsk.com)西北经济 相关网页约4,194,98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