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双稳健政策下的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格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 08:48 中国经济时报

  范剑平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市场物价走势趋稳,就业状况继续改善,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成为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恢复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之间的内在协调关系。
在双稳健政策引导下,经济运行将从加速增长期向稳定增长期转变,稳定增长的经济景气局面将进一步持续。

  国内需求已开始从加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增长期

  200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超过了大多数经济机构和经济学家的预期。这一经济增长速度,与2003年和2004年全年的经济增速持平。但进一步分析可以表明,今年上半年与前两年相比,经济增长速度虽然相同,但内需与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变化。

  2004年上半年,我国出现贸易逆差68亿美元,抵消掉上年同期45亿美元顺差后,有23亿美元(190亿元人民币)对经济增长形成1个百分点的负拉动。去年上半年GDP增长9.7%,国内需求增长高达10.74%。今年上半年出现贸易顺差396亿美元,加上去年同期68亿美元的逆差,有464亿美元(3832亿元人民币)对经济增长形成近4个百分点的正拉动,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增强。内需在经过连续两年的高速扩张后,形成的基数较大,虽然今年上半年GDP总量中内需占90%以上,但在GDP新增量中内需所占份额比前两年明显下降。各方面的情况表明,国内需求已经开始从加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增长期。

  作为这一轮经济扩张期的源头性需求,住房、汽车等需求由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

  汽车消费市场在经历了2002-2003年的井喷式行情后,受国际油价高升、国内投资需求降温等多种因素影响,已经率先在2004年转入平稳增长。今年上半年,受市场供求约束,汽车产量仅增长7%左右。

  在住房体制改革和消费信贷制度推出这两大制度变迁的刺激下,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加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投资性(或投机性)需求开始明显减弱。房地产开发投资、市场成交量和由此带动的消费信贷增速全面放缓。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5%(6月份增长21.1%),比去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今年1-5月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仅增长了3.7%,比去年同期9.8%下降6.1个百分点,比2003年同期56.7%下降53个百分点。6月末,居民消费性贷款增加1193亿元,同比少增1204亿元,上半年居民消费信贷量仅为去年同期的49.8%。

  汽车产业、房地产业作为这一轮国内需求扩张中的源头领跑产业,它们的爆发式增长曾经打破了旧有的产业均衡,引发了一轮以重化工业为重点的投资热潮。当源头领跑产业开始向平稳增长转变,新一轮投资也陆续投产,开始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国民经济将在更高水平上逐渐形成新的均衡增长格局,转入稳定增长状态。

  轻重工业的增速差、投资与消费的增速差由前两年的扩大趋势转为缩小趋势

  在观察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变化时,经验证明,消费市场景气是经济景气的滞后指标,往往是投资需求先行扩张,带动重工业增速上升,企业效益提高后职工工资增加,带动消费品市场回升,再拉动轻工业增速上升,工业景气全面扩散。因此,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增速差、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增速差是观察经济景气变化的重要指标。

  2002-2004年,我国一直呈现重工业增速明显快于轻工业的扩张期特征。2002年重工业增长13.1%,快于轻工业1个百分点;2003年重工业增长18.6%,快于轻工业4个百分点;2004年重工业18.2%,快于轻工业3.5个百分点。2005年上半年出现了转折性变化,重工业增速从去年同期的19.7%下降到16.9%,增幅下降2.8个百分点。在重工业增速回落的影响下,交通能源等“瓶颈”部门生产有所减缓。上半年发电量增长13.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能源生产总量增长10.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全社会货运量增长8.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1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3个百分点。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增速差距由2004年上半年的4.1个百分点缩小到今年同期的1.5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快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的运行更趋协调,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差距由2004年上半年的18.2个百分点缩小到今年同期的13.9个百分点。重工业与轻工业、投资与消费的增速差开始缩小,表明经济开始朝着恢复均衡、稳定增长的方向变化。

  一般贸易进口放慢,出口提速,显示国内需求降温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观察经济周期变化,经验证明,在经济扩张加速期,国内需求旺盛,国内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扩张需要时,通过进口补充供给能力,缓解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因此,一般贸易进口增速加快,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增速是经济扩张期的重要特征。反之,在加速期结束后,由于国内供给能力大于需求,压迫企业扩大出口,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进口增速明显放缓。

  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呈现典型的扩张加速期特征,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增速。2003年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口增速高达54.4%,出口增速36.5%;2004年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口增速达到38.6%,出口增长32.2%,都是进口增速高于出口。但是,2005年上半年情况发生了逆转,一般贸易进口增速仅为7.5%,出口增速提高到36.9%。由于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和大宗矿产资源的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如果考虑进口价格指数变化,一般贸易实际进口的增速下降更加明显。我国一般贸易进口增速从去年上半年的38.6%大幅下降为今年上半年的7.5%,这里虽然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但更主要反映出国内需求降温的影响。

  经济增速向潜在增长率水平回归的趋势初步形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一轮经济扩张的加速期基本结束。根据测算,我国现阶段潜在增长能力大体在9%左右。今年下半年,经济平稳回落、经济增速向潜在增长率水平回归的趋势初步形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将使这一趋势更加明朗。

  今年上半年出现近4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形成超过去年全年的净出口增量,既有正常的合理的因素,也有一些特殊的、不正常的因素。

  从正常的合理的因素分析,一是近年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规模较大,形成巨大的加工贸易生产能力,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50%。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创造的顺差占较大比重。二是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开始降温,再加上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过大,使国内对投资品的进口需求减弱,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明显回落。三是前几年我国处于入世之初,每年关税水平调整幅度较大,企业为了享受关税下调的好处,下半年少进口,集中在年初大量进口,因而造成我国年初出现贸易逆差,下半年恢复顺差的现象。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今年年初关税下调幅度比前几年缩小,年初集中进口的现象基本消失,因而年初便出现贸易顺差。

  从特殊的、不正常的因素看,今年上半年,国内出口企业普遍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国外可能对我国产品实行贸易设限政策的预期。在这两种预期的作用下,企业普遍想方设法早出口、快出口,尽量抢在国外采取贸易设限措施之前多出口,抢在人民币升值之前多出口。同样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使许多企业尽量少进口、晚进口,以避免汇率损失。这些预期造成今年上半年一般贸易的顺差大大超过往年的正常水平。

  人民币升值2%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使预期有所变化,加上去年320亿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这一基数方面的原因,今年下半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半年会明显减弱。因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与国内需求降温的走势趋于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将呈现平稳回落而不是大幅下滑的局面。由于这一轮由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加速等因素引发的经济总量扩张,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深度大大超过以前历次经济周期。从短周期的角度分析,当前呈现出减速调整趋势。但从中周期的角度分析,我国仍处于中期扩张阶段。当前,重加工工业投资高潮开始退潮,但重加工工业生产能力的扩大提出了对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的要求。我国今年新开工投资项目中有一大批是能源交通类基础设施项目。加工工业与基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热潮此起彼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长期发展前景对国内外投资的吸引,决定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幅度不会太大,短周期的减速调整的深度不会太深。

  我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有望回落到潜在增长率水平附近,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增长。只要我们谨慎把握双稳健政策的调控力度,在较为宽松的宏观环境中加快体制改革,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国经济的景气局面将会延续更长时间。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


  爱问(iAsk.com)双稳健政策 相关网页约76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