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CXO > 正文
 

安富利亚太总裁黄建雄:我每天考虑收购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09:06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康健 王佑 发自上海

  “如果有好的收购对象,请你告诉我。”安富利亚太有限公司总裁黄建雄满脸认真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7月初,安富利宣布收购科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MEMEC,下称“科汇”)。近日,公司
已经完成了收购后的亚太区及中国区的发展战略部署。收购策略

  收购科汇的是安富利公司两大部门中规模较大的电子元器件部门。总部位于美国凤凰城的安富利是《财富》500强企业,2004财年营业收入为103亿美元。

  收购对于安富利来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黄建雄告诉记者:“过去十来年间,安富利完成了对50个企业的收购,而且今年我们还会有收购。收购是我每天都在考虑的事情。”通过不断收购,安富利得以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企业之一。

  尽管保持如此频繁的收购速度,但是安富利并没有出现大量的人员流失。而黄健雄告诉记者,秘密就是本土化。收购之后,安富利并不会告诉这些企业的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员工说什么都可以,做事最重要。而且收购企业的团队基本保留。他指指身边的安富利中国台湾区域总裁方成义、中国区(安富利科汇)区域总裁辜其秋,告诉记者,他和这两个人都是华人,而这两个人分别来自被收购的企业台湾三商和科汇。他的另外一位重要的女下属来自被收购的一家印度企业。

  安富利十年前收购了台湾三商,现在原三商的销售经理团队95%目前都还留在公司,方成义补充了这一信息。

  “我们的收购原则是‘最好的员工、最好的团队’。”黄健雄对于收购有着清晰的认识。整合科汇

  收购对于安富利这样的公司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处于中间环节的安富利,主要是进行电子元器件方面的分销。当一个客户,如一个手机企业需要采购元器件的时候,如果不通过分销商,它们可能需要和几百个电子企业进行联系。

  正因为如此,安富利保持完整的产业链,保持丰富的产品线显得非常重要,而收购无疑是高速发展的手段。

  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例,根据I-SUPPLY的数据,中国大陆的电子元器件市场非常分散,排名第一的ARROW不超过3%的份额。根据2004年的数据,安富利和科汇的数据加起来才超过ARROW,占据约2.8%的份额,成为新的第一。

  黄健雄告诉记者,收购完成之后,安富利2005财年在中国(包含大陆和港台地区)的收入将占亚太地区收入75%。为了继续发挥科汇的品牌影响。安富利在中国将设置两个团队。新增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中国一区(安富利科汇),负责此前科汇的大部分产品,由此前科汇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辜其秋担任该区总裁。而中国区总裁粱永耀将继续带领中国二区(包括晨兴安富利、安富利科技香港和华创科技),负责安富利多条代理产品线。

  当然,安富利对两个公司的产品线进行了整合,整合之后,安富利科汇以通讯为主,而中国二区的产品以电脑和其他产品为主。中国大陆成为安富利在全球唯一采用两条产品线进行经营的区域。

  安富利还对科汇后端的服务、物流和财务等部门进行了整合,整合到一个部门为两大业务部门服务。

  黄健雄拒绝对收购之后的市场份额作出预测,但是他相信,整合之后,单位成本可以降低很多,可以把省下来的钱追加到中国大陆的投资中。


  爱问(iAsk.com)安富利 相关网页约27,787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