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吕巍
“人民币升值,让我一夜之间损失了200万元。”浙江伟丰印染集团董事长金国英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订货单,无奈地对记者说。
7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调整为1∶8.11,升值2%;且不再盯
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形成更富弹性的浮动汇率机制。外汇制度变革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或其他外币汇率变动更加频繁,市场风险加大。
汇改后,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近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大家不应过多地关注汇率水平是升是降,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并不是最主要的,企业要学会运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金国英们”的痛苦伟丰集团是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以纺织品制造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在绍兴当地赫赫有名,在整个浙江省的纺织品行业中也是小有名气。该企业的纺织品主要以出口为主,出口量占企业产品总量的80%以上。
“纺织品的利润本来就低,利润率还不到3%,我们厂又是以中低档纺织品为主,人民币一升值,我们的损失太大了。”金国英表示。
据金国英介绍,纺织品的出货期大多在一个半月到两个半月之间,而且一般是先发货后付款。她现在手里的订单不是7月21日以前按原来的价格签订的,就是货已经发出、钱还没有汇到的,“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早点出货,或者根本就不签这些单了,国家的汇率政策一出,我里里外外损失了200万元。我们集团的注册资本才3000多万元,我真的快承受不了了,而且政策问题又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现在不知道怎么办好。”金国英愁容满面。
其实,不仅是伟丰集团陷入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生存困境中,和金国英一样一夜之间损失惨重的民营老板还有很多。
去年完成出口1900万美元的宁波健鹰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寿国本以为今年的出口额能有所增长,但现在已不抱希望了,“能保持去年的水平就不错了”,吴说。更让他揪心的是,利润已变得很低,“配额有限,欧美的订单不敢接,利润在退税下降4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如今又因人民币的升值被‘刨去’了两个点,生意真的是越来越难做了。”
与健鹰同处“中国针织之乡”的龙头出口企业浙江巨鹰集团董事长陈照也同样感慨生意难做。去年完成5600万美元出口的“巨鹰”较之一些中小企业同行,具有更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但同时,贸易做得越大的企业,受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也越大。“单纯的人民币升值可能影响有限,但升值背后会产生多大的连锁反应却很难预计,所以我们更担心这些,比如物价指数上涨,出口减少等。”陈照坦言。
记者随后又和绍兴盛达纺织服装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绍兴宏大集团取得了联系,但他们都不愿透露更多的信息,只表示由于国家的汇率政策的出台,公司的损失很大,目前还没有什么更好的应对措施。永利印染有限公司的何总经理更是以马上要召开针对人民币升值的紧急会议而委婉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我国是纺织品的出口大国,浙江省更是在纺织行业的产销总量、出口总额和经济效益上均居于全国首位。200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占全国纺织业的比例均在1/5强,分别达23.6%和23%,实现的利润总额156.5亿元,占全国纺织利润总额的30.5%。而民营出口生产企业这几年迅速崛起,成为浙江纺织品出口重要新增长点。去年,这个省民营纺织企业出口同比增长47%,其中民营服装企业出口增长达159%。
虽然没有得到更多的民营企业的损失数据,但根据浙江省经贸委提供的统计数据,我们不难测算出外贸大省浙江的一些纺织品民营出口企业的损失程度。
应对乏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人民币的升值让我们这些民营的出口企业损失巨大,我们必须要规避利率风险,想办法减少利润损失。”金国英坦言。
但显然他的办法并不算太高明。
金国英表示她会将2%的损失分解,1%由客户承担,即和外商重新商谈出口价格,虽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由于中国的出口纺织品本身质优价廉,价格上可能还有一定的商讨空间;另外的1%由企业自身承担,这就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由于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已经不能再降,否则会影响到产品质量,所以她准备降低人工费,即适当裁员,以保障企业的利润受损最少。
同时,为规避未来人民币继续升值而导致收益减少的不可测因素,她正倾向于选择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在缴纳一定银行利息和费用后,企业将未来的人民币收益锁定,让保险公司承担一旦人民币升值造成的贸易损失。据她介绍,这种做法在绍兴纺织出口企业中比较普遍。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浙江分会已经给各民营纺织品企业发放了调查表,让企业将损失、困难、建议等上报,然后他们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针对人民币升值商讨应对措施。”金国英向记者介绍。
“我们自身的调整会对挽回企业损失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我们这些非公人士还是很希望国家政府能给我们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在税收方面减免一点,或是在退税方面增长一个、半个百分点,这样,这半年内,我们的日子就不会太难过了。”金国英表示。
当然,也有一部分非公人士对人民币升值持积极态度。陈照就认为虽然人民币升值以后纺织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但必须对此持比较好的心态,因为“这样的压力迟早要来,这是大势所趋。我们只能来个‘绝地反弹’,去更好地应对全球竞争。其中之一就是要尽快适应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民企要看到利弊转换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杨圣明7月2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升值虽然对纺织行业的民营企业打击不小,但从长远来看,这将大大促进我国民企的纺织品更新换代,向高精尖发展,逐渐抛弃高能耗的粗放经营的服装企业,走上增加附加值、高效益的道路,从而减少纺织出口企业“质优价贱”的现象,有利于减少国外反倾销的影响,树立我国出口企业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有利于纺织品市场的优胜劣汰,催生一大批大型企业的出现,把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联系起来。”
他这一观点正好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孙淮滨的观点不谋而合。
“此次调整在短期内必然会给行业中的出口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孙淮滨称,“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会使我们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有所削弱;除此之外,有些供货合同在升值之前签订,汇率变化会带来价格变化,而合同履行必须按合同价格执行,这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
但孙淮滨同时也表示,面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企业没有必要只是怨天尤人,也并不意味着行业会无法生存;小幅度的升值长期而言也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档次,对遏制目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价格大战有积极意义;并以此为契机,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对纺织企业来说,关键在于自身的调整,最根本的还是要在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提高产品卖价水平,同时在合理降低相关成本的条件下,降低换汇成本,把换汇成本控制在升值以后汇率水平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孙淮滨坦言。
对此,杨圣明认为,“对于民营纺织出口企业,现在首先应积极进行自身结构的调整,从出口贸易的低价竞争中走出来,增强品牌意识,搞好科技创新,努力在国际上争创自己的品牌。第二,加强成本核算,提高企业的经营素质,不断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上下功夫。第三,企业应提高对汇率变动的重视,增强运用汇率手段、抵御出口风险的能力。这不仅针对中国的纺织行业,对其他行业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这种调整和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时就能见效的,但却能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的困境。”
对于民营企业有意裁员的问题,杨圣明表示,企业除了追求效益以外,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裁员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做法。缓解现在的压力,不是只有降低人工费这一个办法,加强企业管理,从节水、节电、节气上下功夫也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