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美经贸原则:相互依存合作共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 02:45 第一财经日报

  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在美东时间7月27日发表了《努力推进新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演讲。就中美贸易摩擦,唐家璇指出:“中方不追求长期对美贸易顺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霍建国预测,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可能达900亿美元以上。我们不希望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长期存在。

  确实,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宽度和深度的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不断增加,
2005年7月已经超过了7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国际储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应该看到,美国的贸易赤字对于美国来讲是一个问题;同样,中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对于中国来讲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美国的贸易赤字,降低了美国的就业水平;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增加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中美之间以WTO的自由贸易为宗旨,通过合作,增加美国对华出口,降低美国贸易赤字,降低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是实现共赢的关键。

  但是,由于美国部分人士的冷战思维和经济上相互依存理论的缺失,使得美国在与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进行交往时,要么采取单方面行动,要么束手无策,忽视了经济相互依存的现实。美国部分人士的冷战思维,通过近期美国出版的《中国军力报告》可见一斑。以遏制中国经济发展而实现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政府出面干预中海油对优尼科收购的经济活动,则是冷战思维的又一表现。在经济理论上,存在着“蒙代尔-佛莱明”的“垄断”开放经济理论、“斯旺-索特”的“依赖经济”模型和三部门经济模型(事实为依赖经济模型的拓展),但是没有相互依存的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对策,使得美国在处理相互依存经济关系时,沿用了“垄断”开放经济理论的宏观经济对策,包括纺织品贸易设限、提高关税等,试图以损失中国经济利益来实现美国贸易条件好转的目的。

  美国政府应该知道,世界经济的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应把中国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视作对他国经济的威胁。从动态的角度看,世界经济均衡是指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具有较高开放程度的国家或区域的内部经济、外部经济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和过程,而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均衡,还必须包括实现了市场经济制度、实行了开放经济政策的国家也实现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均衡。这意味着,即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高,而出现的世界经济结构性调整,也属于世界经济的均衡,而不是世界经济的失衡。现在所谓的美国“双赤字”、欧洲和日本经济没有步入复苏的轨道,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相对高速增长格局,不应该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体现,而是世界经济走向均衡的过程。如果仅仅把世界经济均衡定义为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或停滞,则必然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抑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或依据。

  美国政府应该看到,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为抑制金融危机的全球性蔓延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仍不见复苏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于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上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希望以此调整和提升国内的经济结构,增加国内经济的吸收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华盛顿的一些政客应该明白,现在的世界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相互依存,合作共赢将成为全球化经济中的基本原则。中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不断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遵守世界经济秩序与制度;美国贸易的赤字则是美国不断故步自封、设置本国产品出口限制的结果。美国政府若不能正视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仍然采取冷战思维、限制产品出口,不仅美国国内的就业水平和财政赤字将会继续恶化,也将失去中国不断开放的服务业市场、技术转移市场,失去减少贸易赤字的机会,失去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利益分享机会,也将逐渐失去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地位。

小调查
您认为我国目前外汇储备总量:
较高
较低
较平衡

你认为高贸易顺差否比较容易引起贸易争端:


不好判断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美经贸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