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行业专题--农业 > 正文
 

中国田鱼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 16:17 南方周末

  王攀(浙江) 报道

  2005年5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了5个古老而濒危的农业系统。按照粮农组织的解释,世界农业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项目将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古国和大国,在此次“稻鱼共生系统”的申报中,代表亚洲跻身全球农
业文化遗产,成为世界农业遗产在全球第一个挂牌的保护区。

  中外专家在中国稻田养鱼系统中选取了3个点,江苏、贵州从江县和浙江青田。江苏的稻田养鱼现代化程度很高;而贵州当地的瑶族则还完全停留在千百年前最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中;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龙现村处于两者之间,最终被评为世界农业遗产保护区。

  龙现村位于青田县东南,是个远离一切交通干道的村落。早在1999年,这里就被国家海洋总局认定为中国田鱼村,村口还留有费孝通先生的题字。横跨石桥,放眼望去,保存完整的300多年的古屋与葱绿的青山形成优美的田园风光,一片片的水塘分布在屋前屋后,连未曾插秧的梯田也都注满了水,一尾尾的鱼儿游动其间。据村民杨民康说,这个村子在稻田中养鱼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杨民康介绍道,村民们在稻田养鱼,是因为水田面积有限,稻鱼共生可以节省空间。人们起初只是将田鱼放入注满水的田渠中,任由它自生自灭。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粗放的养殖方式。现在的田鱼是一种变种的鲤鱼,有黑、红、黄、白四种颜色。

  不过,养鱼大户杨民康的养鱼方式和祖辈们相比,已有很多不同。

  杨民康说,要等田里水温在10℃以上了,才用生石灰对水田消毒。然后放入用盐水洗过的鱼苗,“要在一天的清晨或傍晚时放鱼苗,中午水温太高。”

  放鱼之前,杨民康先将田埂堆高,一般高出稻田50-60厘米,还要到山上捡些樟树枝、松树枝,把它们浸泡在稻田里,用来防治鱼体的寄生虫。

  杨民康的妻子伍丽贞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3点,用麦麸、米糠等天然饵料喂鱼。她说:“龙现村很多人养鱼是不喂的,那些鱼就很小。”

  鱼在田里觅食时,搅起水波,翻动泥土,“就像牛在耕地。”伍丽贞说。有了田鱼的这些动作,她就不用下地除草了。“那些和水稻抢夺肥料、地盘、水分和生长空间的猪毛草、鸭舌草等,都给田鱼吃了。”

  稻田养鱼,稻谷可以为鱼类提供遮阴和有机物质,鱼类又可以为水提供氧气,吞食有害昆虫,有益于养分循环。这种好处,正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关注的。

  养鱼的水从山中流下,村民们依循一种古老的规矩,将这些水公平地分到每户人家的田里。水质差一些的就排到沟里或塘里。“水对稻米对鱼都很重要。就是因为青田的水质好,所以田鱼鳞片都是柔软的,可以吃。同样的鱼苗放到金华去养,鱼鳞就会慢慢变硬。”

  村里现有农田396余亩,水塘140多个,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田鱼优势。村里人女儿出嫁,有田鱼(鱼种)作嫁妆的习俗,象征热爱劳动和致富。

  每年9月份,水稻收割前后,村民们捞起田鱼,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到市场出售。养鱼大户杨民康还会制作大量的田鱼干。他有间四五平方米的小房间,专门用来烘制当地著名的特产田鱼干。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并不热衷于杨民康这门技术。

  村里现有765人中,有650多人侨居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村50户,只有7户无人在国外。”杨民康说。据介绍,早在清末,村中就有人去欧洲经商。由于青田县穷,山多石头多,地本身不好种,年轻人就想着到其他地方去发展。村中的青壮年,高中毕业甚至未到毕业,就开始计划出国的事情。他们大多选择了西班牙、巴西、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在那里打工、开办中国餐馆或做石雕生意。

  这种现状让专家们感到忧虑。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教授胡瑞法是此次参与申报世界农业遗产的中方主要人员,他担心“原来从事传统农作的人为了谋求更高的劳动力价值而改变先前的劳作模式,甚至放弃原有的劳动技术”。

  “要靠种田养鱼发家致富真的很难。”杨民康说。按照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一亩田只能产20公斤鱼,养1亩鱼需要1年,按活鱼1公斤30元算,农民养一亩鱼的收入也就600元。“而村里很多户人家只有几分田。”

  去年杨民康赚了4万多元,但他并不满足,因为和在国外打工的人们寄回来的数目庞大的美元、欧元相比,他认为自己挣得不算多。

  现在,除了村民养鱼积极性的消退,农技现代化也正在一步步影响着古老的稻田养鱼方式。龙现村村口一些田块的田埂已经浇铸上水泥。因为那些田地在村口,会成为游客的观赏对象,走上去好走些。上面派来的技术人员正教村民们投喂饲料养鱼。这么一来,野生田鱼便成了商品鱼。科技特派员胡益民对此解释道,现在养鱼的村民愈来愈少,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产量上不去。长此以往,传统的稻田养鱼必将消失。

  与世界文化遗产不同,农业不只是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专家承认,世界农业遗产的保护在全球范围内还是首次,该保护什么,怎么保护,一切还在摸索之中。入选世界农业遗产对青田的稻田养鱼模式将会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链接

  首批全球重要农业遗产项目

  突尼斯南部的传统绿洲:一年四季集约栽培,现有空间和高度多样化的生产可以最佳利用供水、最大量地生产粮食、建筑材料和药用植物。畜牧仅限于提供肉类、奶类、运输和粪肥的少数家畜。

  法属圭亚那的迁移性耕作:农业属于一个复杂的活动系统,包括采集、捕捞和狩猎。主要作物是木薯(已记录有70个品种)和甘薯(13个品种)。农民保护杂草作为驱虫剂、食物和药材。

  东非放牧:这种定期放牧的形式,有助于将资源利用扩大到广泛的区域,以免畜牧过于集中,造成过度放牧。交换牛群可创造更丰富的畜牧生物多样性,而文化机制有助于保存有关植物及其用途。

  斯洛伐克的山区农作系统:在喀尔巴迁山区,15个族群的农民居住的地区,地貌具有丰富的驯养野生物种的环境,这可确保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活力,以往该地区的农民栽培了1900个当地农作物品种。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田鱼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