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贸易战略的终结与调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09:09 中国经济时报 | |||||||||||
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4年,我国在全球贸易排位中名列美国、德国之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然而,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迅速攀升。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51%,2003年是60.2%,而2004年,达到了70%。除了欧盟以外,作为中国第一大单一贸易国的美国,也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最主要的依存国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晋平分析说,随着投资带动下的贸易转移,发达国家或地区将大量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同时也将其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转移了过来;然而,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分工属于相对低端的水平,依存度的增高只是表现数量型的增长,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福利的贡献相对有限。 “这是‘外需为本’的外贸贸易战略造成的结果。”梅育新说,今年一系列的贸易争端,应该足以警醒人们对这种外贸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同样以纺织品出口为例,由于很多中国企业(包括外企)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竞相压低价格用于出口。由此造成的损失大都转嫁到工人的身上,而企业却可获得国家给予的“奖励”——出口退税。 “奖出措施实质是以追加支出我国的物力和财力来取得出口的增长。”赵丹阳说,“这种鼓励输出廉价产品的做法,不但恶化了我国的贸易环境,也牺牲了国民福利。鼓励和奖励的措施越多,我国国民福利牺牲的代价越大。” 赵曾撰文分析,从劳动等价交换看,税收主要用与政府服务支出和国民福利。如出口退税,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为出口商品提供服务的出口国政府和国民,如基础设施建设,治安环境,环境污染等得不到补偿,变为无偿服务。出口国国民不能从出口税收中得到福利,甚至负福利,如生产出口产品的环境污染等。 2004年中国出口约5500多亿美元,约占我国GDP的40%。而我国GDP的1/4以上又是由享受减免税的外资企业创造的。也就是说有超过50%以上的GDP不能给中国带来税收收入,不能给中国国民带来福利,甚至占用国民福利和国民纳税。 由于政策性的出口退税,造成如纺织品这样的产品出口规模无法通过市场调节出口总量。但中国的内需不足,要靠国际市场弥补,使中国又不能采用完全市场化的外贸体制。因为出口(进口)都不是市场化操作,造成的结果是产出低效,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效率。 据了解,以外向型经济著称的浙江省去年就出现了一种新的“负面效应”: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尤其是出口退税出现了严重的“收不抵退”。 “为了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给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并无不妥,但那只能是鼓励如电子科技等新兴产业在内的少数领域。”梅新育说,目前大规模的出口退税政策,已经到了需要调整的阶段。 除此之外,外资优惠政策也为人所诟病。2004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为6631.6亿美元,同比增长40.4%,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比重57.4%。其中出口3386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占全国比重57%,在高科技出口领域,这一比重已经超过了80%——这些数据说明,外资已经成为了我国外贸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 “改革开放初期的招商引资曾给我国经济带来不少的‘热力’。”梅新育说,“但现在重新审视,外资优惠的政策必须终结。” 外资优惠政策的存在,使得在华投资的外国(美国)企业获得了“超国民待遇”。内资企业在管理、技术水平均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与其进行竞争。 “这是一种利润过度外流的政策。”仲大军说,很多各级政府部门不但多年免收外企的各种税收,还要让其白白使用土地等资源,这种做法不但使我们国家几乎得不到任何收益,既付出土地、环境等资源代价,又捞不到什么实惠,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为外资无偿做奉献。目前出口量居高不下的外贸形势足以说明,外企在不断从我国“拿走”更多的利益。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企业投资的天堂,很多企业不但压榨工人、廉价使用劳动力,更有各级政府为其保驾护航。”仲大军说,外企在尽情享受着“超国民待遇”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却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这种只能让我们始终在低端产业链徘徊的不计利益的政策,我们还有必要持续下去么?”仲大军问。 无论是出口退税还是外资优惠,最终的指向是我国目前以外需拉动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梅新育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两种思路,那就是以‘外需为本’的外向型经济与以‘内需为本’的内向型经济。20多年前,由于客观形势的要求,我国选择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然而,随着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完成,外向型经济的高潮也即将过去,“要想成为经济强国,不调整发展战略将使我国陷于被动。”梅说。 在对美贸易问题上,要“解放固有思想的束缚”,不能盲目追求顺差。更多获得外部的资源,更多的进口并不是坏事。 仲大军认为,近几年的对外贸易发生的事件,已经向人们警告,我国必须改变自己的发展战略,从传统的“重商主义”向“借贷主义”转变,这种发展模式是:不怕借不着钱,就怕多攒钱。 由于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从一味地依靠外力向主要依靠内力发展。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转折点。 “为了实现这场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战略性转移,除了努力实现我国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利益的平衡之外,应该在扩大内需上多做文章。”仲说。 在6月份由中日两家媒体联合主持的座谈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与日本学者青木昌彦进行的对话中,也表现出了对当前发展模式的担忧,吴敬琏说:“以目前中国经济的总量,继续沿用旧模式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但中国无法承受,恐怕世界也无法承受。问题出在哪里?我想还是在于制度。在过去20多年间,中国无论经济制度还是政治制度都颇有变革,但至今离现代市场经济还有很大距离……”。 仲大军认为,对美贸易的旧模式如果再不及时调整,不让市场多说话,政府少管制,“中国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