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佛龙胜之不武 中海油虽败犹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 |||||||||||
(记者 周勇刚 24日北京报道)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只是中国海外大规模并购的开启。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下,未来5年间中国企业国际并购将形成规模并迎来一个黄金时代。这不仅包括中国的国有企业更包括中国的民营企业。”这是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昕今天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的。 上周,优尼科与雪佛龙共同宣布一个修改过的并购协议,雪佛龙将以40%的现金、60%
郭昕说,雪佛龙追加5亿美元提高收购条件,使其总价值增至170亿美元,与中海油竞购先前开出的优厚条件相比,尚存较大的差距。而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们都懂得,中海油的全现金方式要比雪佛龙的值钱得多。郭昕强调说,中海油此番暂遭滑铁卢,应该客观地去分析和判断。因为此番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早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并购范畴,它太具有象征意义。作为全球经济领跑者,美国一些阶层与民众不愿意看到本土大公司被收购,而美国更不愿意看到另一个大国的崛起。 在这场竞购大战中,中海油的竞争对手雪佛龙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冒毁掉商誉之险而打政治牌,发动美国40余位国会议员向布什总统递交公开信,以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名义,要求政府对中海油的并购计划进行严格审查。中外媒体曾对其有失君子之风的行为纷纷发表评说。 郭昕指出,商业利益背后是国家利益。尽管美国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但完全没有情感因素在里面是不现实的。而追述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国公司进行大规模并购时,在美国本土也出现了较大的抵日情绪。因此情感经济的作用与影响不能不考虑在内。 在上周,中海油对优尼科董事会接受雪佛龙的决定深表遗憾。其新闻发言人对外表示,对优尼科股东而言,中海油的出价价值确定,溢价明显。而为了维护自身股东利益,它无意提高原报价,将继续跟踪观察市场变化。 郭昕认为,中海油已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公司,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根本宗旨和原则。而在目前的格局下,它的抉择是明智的,不可能像有些媒体所言的要在竞购优尼科上演绎价格战。更何况,中海油面临的商业机会很多,不应让自己锁在“一城一池”上。 “走出去”是中国能源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近两三年以来,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加快了其步伐,海外四处寻油。而采用资本运作,通过并购方式,获得资源和渠道,是一种快捷的有效途径。而油气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不是很轻易就能获取的。 郭昕分析,高油价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中国除加大鼓励从事油气生产的企业走出去并通过有效途径获取更大油气区块和油气资源的同时,更应加快制定有利打造国内油气期货市场、有利到国际市场直接采购的法规和政策。这样作,既可发挥外汇储备优势又可直接获取一定量的油气,更避免了一些因并购等带来的阻力。 此次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以及前面的联想、后面的海尔的海外收购,触发了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与竞争的一个深度思考。国内一些学者对中国企业提出了“不能用一些非市场经济思维去搞海外扩张”的忠告。 郭昕强调指出,企业并购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资金量是前提和先决条件,但不应该被狭隘理解。收购国外企业,并不仅仅是为谋求自己规模,至少中海油在竞购优尼科上是如此。而至于在收购实际操作中存在技术性的问题,应有操盘者自己去判断并总结。作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天衣无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