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信心打造核心技术新高地 我国彩电“信芯”研发纪实(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20:40 新华网
  来源:
信心打造核心技术新高地我国彩电“信芯”研发纪实(图)
  海信研发的“信芯”彩电芯片(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7月2日摄)。

  新华网青岛7月19日电 记者陈国军

  一个只有饮料瓶盖大小的芯片,内部却集成着近200万个逻辑门、700多万个晶体管。要用肉眼分辨它们,至少得放大1亿倍以上。

  然而正是这枚小小的芯片,打破了自我国生产彩电以来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历史,我国年产7300多万台的彩电自此有了中国芯。

  这枚芯片名字叫“信芯”。它不仅凝结着海信人的智慧和心血,也激励着更多的中国企业投入到对核心技术的追求中。

  (小标题)彩电王国呼唤“民族芯”

  这是一组让人尴尬的数据:截至2004年底,我国境内共有彩电企业68家,年产彩电7328.8万台,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然而,这些电视机使用的核心视频处理芯片均为进口,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所用芯片也全部来自外国。商务部的资料显示,仅2004年上半年,我国用于芯片进口的外汇即达262亿美元。

  尴尬数据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只是将别人的芯片焊到电路板上,只能赚微薄的“组装”费用。这一被动格局就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空芯”难题所致。

  对此,我国彩电业的竞争对手日韩企业认为:中国企业没有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甚至连自主研发都谈不上。长期下去,大多数中国本土公司将在未来消亡。

  这种可能被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视为我国企业的“外忧”。他分析说:“到2010年,我国芯片的需求量将达到700亿枚。我国制造业越发展,作为消费芯片的强国和设计、生产芯片的弱国这一矛盾将日趋激化,我国企业也将就越发受制于人。如果我们不能在核心技术上突破,恐怕日韩企业的预测就要变成现实。”

  数字化的浪潮已不可能给国内企业更多的时间。谁来打破这一令人尴尬的局面,彩电王国需要跳动自己的“民族芯”。

  (小标题)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能

  芯片是彩电的心脏,它是决定彩电功能、性能的核心技术部件。没有芯片,就意味着你没有决定产品的权力。

  4年前,当海信集团决定进军芯片领域时,只有一个信念:“国外大公司能够做到的,我们自己也一定可以。”这一决定蕴藏着巨大风险,但海信仍只身投入到芯片的研发中,并且选择了电视机核心芯片中最具挑战性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这引起了企业内外一片质疑。但在周厚健看来,“投入芯片研发的风险很大,不投入风险更大。”

  此时,国家鼓励软件开发和集成电路设计,海信便将芯片研发团队派驻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上海。2001年6月,曾在美国一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短暂工作过的海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所负责人战嘉瑾,率领3名研发人员组建了海信ASIC上海研发中心。

  战嘉瑾回忆说:“刚开始,连起码的设计流程都没有,不知道一个集成电路板上几百万、上千万的晶体管该各自安排在哪个位置?”没办法,平均年龄28岁的七八个年轻人一方面由浅入深地汲取有关理论知识,一方面积极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流学习。

  芯片研发虽然困难重重,但却有条不紊。数字图像的缩放、抖动完成了;边缘检测与增强完成了;电路设计、仿真、验证等一步步开展……

  2003年8月,当他们把经过软件仿真后的设计代码进行实际的电路验证时,却发现理论上设计得好好的东西放到验证板上,出来后就全都乱了。反复检查、修改多次都是这样。两个月过去了,设计人员终于发现是验证中一个很小的疏忽造成的。在修正了这个问题后,系统终于按照设计意图正常运转起来,呈现出清晰稳定的图像处理效果。

  战嘉瑾和伙伴们高兴地叫了起来。2005年2月,芯片经过数次批量装机生产和验证,并与国际同类产品进行严格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运用此芯片的电视整机与采用国际先进芯片的电视相比,技术性能毫不逊色。

  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片诞生了。它包含10项发明专利在内的30多项技术专利,包含着海信年轻的设计师们1600个日日夜夜的心血。

  (小标题)信心成就“信芯”

  2005年6月24日,这款高清晰、高画质的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与应用成果通过信息产业部组织的鉴定。7月2日,当装有这枚芯片的彩电在青岛海信批量下线时,中国彩电产业迎来了新的时代。

  为纪念这枚被称为民族彩电“第一芯”的芯片诞生,为表达海信人自主创新的执著与信心,这枚芯片被命名为“信芯”——海信之芯,信心之芯。

  然而4年前,当海信决定投入3000万元研发这枚芯片时,很少有人能体会到它的意义,也很少有人会想到与国外企业两到三代的技术差距会被海信人用4年赶上。

  但周厚健想到了。在他眼里,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在自主研发项目上4年的努力瞬间化为乌有是残酷的,但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多年不能实现核心技术的跨越才是最可怕的。正是有了这种理念,在芯片研发最困难的时候,他反复强调,海信全面突破核心技术的战略决不动摇。

  海信对技术开发允许50%的失败率,失败也不影响研发经费的下拨。正是有了这种氛围和机制,才使海信很多全新技术的产品先于他人问世。海信总裁于淑珉在谈及“信芯”时说,除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环境改善外,最重要的是海信长期坚持“技术立企”理念和研发团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信芯”研发带头人战嘉瑾说:“如果集团领导没有对技术的执著追求和对核心技术的必胜信念,也就不会允许我们在4年看不到成果的情况下坚持下去。”

  海信最终成功了。“信芯”带给我国企业的不仅是摆脱了受制于人的状况,还有一种信心——本土企业只要树立攻克核心技术的雄心大志和永不放弃的理念,就完全有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突进到产业链的上游。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