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解读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 09:20 金融时报

  记者 杨建莹

  25日央行发布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杭州、福州、石家庄、太原、郑州等中心支行的调查监测,2004年企业内部集资和民间借贷大量增加,民间借贷利率明显上升,民间融资占贷款比例15%。

  趋于活跃

  《报告》称,2004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民间融资趋于活跃。民间融资在活跃的同时,还呈现出四个特点:融资活动半公开化;融资行为渐趋理性;生产性融资比重高;利率水平明显上升。

  众所周知,民间融资是否活跃与一个地区的民营经济发达程度有关。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紧急支付和民营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民间融资广泛存在。2004年,浙江、福建、河北省民间融资规模分别约在550亿元、450亿元和350亿元,相当于各省当年贷款增量的15%—25%。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具有相对区位优势、行业优势地区的民间融资也相当活跃。

  为其正名

  一提起民间融资,就会跟地下钱庄、非法集资联系在一起,尤其是2003年河北著名民营企业家孙大 午的案例,更是将民间融资的是与非问题推向了高潮。20多年来,民间融资虽没有遭遇“明文制止”,但也随时有被“清淤化堵”之险。

  那么,民间融资到底是多元化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还是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的“洪水猛兽”?多年来一直是金融界和专家、学者们热切关注的话题。

  “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减轻了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这是《报告》对民间融资的评价。《报告》并强调要正确认识民间融资的补充作用,对其现状和发展前景给予全面认识、正确分析,加强规范和引导,趋利避害,促其健康发展。

  存在理由

  《报告》称,资金供需两旺是民间融资存在的理由。

  理由一:2004年以来,股市长期低迷,储蓄负利率,CPI持续上升,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及私营业主,手里的闲散资金要找到获利渠道,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自发的地下融资组织,民间资本投向了获利较高的民间融资市场,甚至脱离实体经济运作而专门从事民间融资活动。

  理由二:近些年来,一些民营企业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有限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而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等原因,从银行拿到贷款又比较困难,直接融资渠道有限,自然转向民间渠道。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找不到有效解决的途径,民间融资已成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获取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

  理由三:商业银行出于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的考虑,加强贷款管理,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信贷集中管理,基层网点大量撤并,对非盈利县区及不良贷款高占比地区的信贷投放实行严格控制,国有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县域经济信贷支持的弱化为民间融资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

  正是供需双方的旺盛需求为民间融资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优劣互补

  民间融资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积极作用从以上的分析便一目了然。

  一方面,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由于借贷双方联系密切,便于对投资项目进行优选,并对借款人及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加强风险控制。另一方面,民间融资的发展还形成了与正规金融的互补效应,在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的情况下,减轻了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并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但民间融资也因其自发性和信息滞后性,以及受高利润的诱惑,易流入一些行业发展受政策限制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的调整,也容易出现风险。

  在看到优势和劣势的同时,首先要完善相关法规,明确界定相关政策,规范民间融资的合规经营。其次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取消限制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的不合理规定,切实为民间资本投资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第三,加强对民间融资监管约束,积极探索建立民间融资监测通报制度。建立与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区域金融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