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工行上市进行时 > 正文
 

工行行长姜建清:工行股改是输不起的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4日 12:36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钟华 田文会

  工行行长姜建清在工行股份制改革被批准后的讲话中曾表示,这是一项复杂和高标准的系统工程,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

  1953年2月出生在上海的姜建清,在煤矿工作过。他有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和金融理论
水平,言谈沉稳有力。

  2000年2月,姜建清开始担任工行行长。当年工行实现扭亏为盈,至2004年实现经营利润累计2200多亿元,不良资产余额也净下降了2000多亿元。

  工行拒绝“借新还旧”

  作为中国金融界(行情 论坛)巨无霸的工行总资产已达5.7万亿元,占全行业总资产的18%,位居全国之首。但工行同时在历史上承担了大量政策性任务和转制成本,积累了较大风险。

  工行有大量不良贷款,一个重要的来源是银行“借新还旧”和“收回再贷”。2000年,这部分贷款额度有9676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34.43%。

  这一高比例的不良贷款形成,源自工行在专业银行时期一直扮演着为工商企业提供铺底流动资金的角色。企业把贷款当作资本金长期占用,银行只能就此来不断地原地滚动,造成“流动资金不流动”,风险极大。

  要解决这一痼疾,工行从源头进行了“手术”,他们采取的是逐渐压缩这类历史形成贷款的办法。截至2004年末,工行“借新还旧”和“收回再贷”贷款的余额仅为171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已降至4.77%。工行预计今年这类贷款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迅速解决不良贷款的举措正是得益于姜建清对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判断。他曾经表示,通过建立现代公司架构,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经营机制的脱胎换骨和可持续发展,才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由之路。

  根据这一思路,工行正在通过降低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调整资产结构,来改变工行的经营模式。按照工行的测算,在股份制改革和财务重组后,信贷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比重约是50%多一点。

  完善公司治理是关键

  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三步曲——财务重组、公司治理改革、上市中,对历史包袱沉重的工行而言,财务重组极为重要。

  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决不仅仅是财务重组。姜建清曾强调,完善公司治理是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现代金融企业的关键,是保持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优良的关键,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面对中国在2006年对外开放金融的入世承诺,姜建清给工行、也给自己定下让一个历史包袱沉重的金融企业在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然后创造条件择机在境内外公开上市的目标。他强调,一部银行发展史就是一部完善公司治理、不断进行公司制度创新的历史。

  姜建清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需要着眼于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等四个方面的整体创新和良性互动,全面加强风险掌控力。在他看来,以公司治理为核心的改制是一场没有终结的战争。

  【链接一】

  巨额注资不影响中国的主权评级

  □本报记者 钮键军

  标准普尔分析师曾怡景日前对《财经时报》表示,中国政府此前对工行注资150亿美元,只是中国政府动用财政力量帮助工行的第一步。他预计需再向工行注入510亿至960亿美元,这些援助将在年内完成。

  在他看来,今后的注资方式可能不会动用外汇储备。比如财政拨款,或给予处理不良资产的优惠政策。

  标准普尔的一位主权分析师则认为,今后中国政府对于国有银行的资金支持是来自外汇储备还是财政拨款,将由这两者的收支状况来决定。无论是财政拨款还是动用外汇储备,都不会影响标普对中国的主权评级,尽管注资的金额将十分巨大。

  他的理由是,标准普尔在此前的主权评级中已经把中国的隐性债务考虑其中。“现在只不过是将隐性转为显性而已。”据悉,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是中国隐性债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标准普尔的主权评级参考体系中,外汇盈余和财政收支状况都是十分重要的指标。

  【链接二】

  工行不会全员“下课”

  □本报记者 钟华 田文会

  人事制度改革是股改难点。中国银行在股改进程中曾感叹,人事改革是最难啃的骨头。

  对此,工行有关人士向《财经时报》证实,工行不会在股改进程中大规模地撤并机构和裁减人员,也不会让现有的管理人员全部“下课”。

  他解释说,这一方面是因为工行在机构重组和人员精简工作上起步较早,几年来已经撤并机构1.7万个,目前正式员工不到38万人。

  另一方面,工行这几年全面推行高级管理人员聘任制度和任职资格制,已经逐步实现人员内部竞聘、市场选聘等。

  他并透露,工行将以短期与长期激励、即期与预期激励相结合的多种激励方式,促使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到股改中,让他们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对岗位的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