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5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 > 正文
 

慈善榜:寻找中国的卡耐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08:58 京华时报

  

慈善榜:寻找中国的卡耐基

胡润说,“寻找中国的卡耐基”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石毅

  谁是中国大陆的慈善家?

  4月26日,《公益时报》版“2005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发布。早些时候,胡润版的这一慈善榜也已公布。“慈善家”一时间成为热词。

  在胡润编制“中国大陆慈善榜”时,曾表示要“寻找中国的卡耐基”,他找到了吗?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还有哪些阻碍?

  4月29日和5月1日,本报记者分别对话《公益时报》副总编辑刘佑平和《中国大陆百富榜》创制人胡润。

  刘佑平

  我们已经不缺少富翁,但是慈善家很少

  记者: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慈善家?

  刘:成为慈善家有3个条件:第一,这个人必须有一定量的财富积累;第二,要有一定的捐赠额度;第三,我们提倡要有一个感恩的态度,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去鼓励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行善是不对的,就像鼓励一个中小学生去救人。应该鼓励有能力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必须有财富积累,还必须有爱心,把爱心付之行动,这才是慈善家。我们的榜单是将年捐赠额100万元以上的名单都发布了,就像高考的起分线一样。在中国,10万元是一个中等收入者一年的收入。如果一个人在一年内,能将一个中等收入阶层连续10年的收入全部捐献出来,我们认为就可以称之为慈善家了。

  记者:中国的慈善家都把钱投在了哪些主要领域?

  刘:投入最大的就是教育。最能打动财富阶层的,就是一个小孩失学。尤其中国第一代财富阶层,他们中很多出身贫困,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教育的重要。

  第二大捐赠是公共建设。这是有特殊原因的。中国的财富阶层与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企业家捐钱来做公共建设,可能含有政府公关因素,但只是可能。

  记者:就2005年的榜单来看,中国慈善事业有哪些特点?

  刘:慈善家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在提升。中国整体的慈善事业不发达,现在我们已经不缺少富翁,但是慈善家很少。去年中国的企业社会捐赠不到10%,善款太少了。

  记者:慈善事业不发达还体现在哪里?

  刘:一方面是中国的公益组织不发达。公益组织缺钙,缺乏公信力。另一方面,去年6月1日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民间成立基金会和慈善组织的门打开了,但是还是有很多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慈善事业限制还是太多。

  记者:你们提倡慈善家要散财有道,这个“道”具体指什么?

  刘:慈善出于一种本能,而公益是现代概念,我们要从慈善走向公益。碰到一个乞讨者捐些钱这是慈善,但是看到乞讨者时去想,我能用什么方法让他们不再穷,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才是现代公益事业。将企业家智慧转移到这个上面,使一个亿的善款产生10个亿的成效。散财有道者授人以网,而不是授人以鱼。

  记者:目前公益事业往前推进的障碍是什么?

  刘:第一是观念层面,国民的感恩情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是最大的缺失。感恩观念要从小孩抓起,只有从基层培养起来,致富以后才会成为慈善家。

  第二是政府的制度、法律和法规。政府应该从宏观政策、游戏规则上营造良好的大环境,鼓励财富阶层行善。

  第三,公益事业的中间环节,也就是公益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在法律范围内制度化地从事公益事业,提高透明度和效率,使别人放心地把钱捐给你。

  第四就是舆论环境,应该制造一个行善的通道。向海啸灾区捐款时,丁磊思考了整整24小时,他有几怕,怕别人问为什么要捐这么多钱,为什么不给中国人捐钱,而给外国人捐钱。有些时候,人们行善的通道被堵塞了。

  胡润

  中国的卡耐基即将在他们当中产生

  记者:在您看来,过去的一年,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怎样?

  胡:有很多新的变化,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社会的大环境得到了改善。去年颁布实施的一些新法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慈善文化”的发展,比如从去年的6月起,国内有7家慈善机构享有了相应的税收政策,慈善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今年“两会”在温家宝总理的报告中,还提到了“支持发展慈善事业”,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去年发生的东南亚海啸,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慈善观念,黄光裕、丁磊等都慷慨解囊,公开站出来做慈善。

  记者:在编制排行榜时,你们最初认为最富的人应该是捐赠最多的人,因此调查了中国最富的500个企业家,结果怎么样?

  胡:按理,最富有的人可能是捐赠最多的人。尽管并不是百分之百,但我们发现,总的趋势的确是这样。去年,中国50名最富有的企业家,有17名进入慈善排行榜榜单,今年,已经有24位企业家进入慈善排行榜榜单。

  今年位于榜首的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历年来他的捐赠额已经接近4亿元,占他财富数量的26%。而美国慈善家排行榜第50名5年的捐赠是1.5亿美元。以黄如论的捐赠水平,在慈善事业最发达的美国也不逊色。

  记者:您过去说过,中国的卡耐基还在路上,如今,您找到中国的卡耐基了吗?

  胡:先不说中国的卡耐基,先来说说美国的卡耐基,他在全美捐助设立了大量的图书馆,他是当时世界首富,他死后将90%-95%的遗产做了捐赠。中国的情况不一样,在我们的榜上,50位企业家共捐赠了13.5亿元人民币,占他们拥有财富的3%。也许,中国的卡耐基即将在他们当中产生。

  记者: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有哪些阻碍?

  胡:中国的慈善事业非常不完善。也许再用10年时间会非常发达。

  就现在来看,慈善机构的不完善是一方面。许多企业家捐赠到慈善机构的钱,可能不是100%用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而是只有10%用上了,其他90%都留在了中间环节。所以我接触的一些慈善家,不放心将钱捐给慈善机构,他们很愿意自己来做。

  本报记者 胡雪柏摄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