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彭年:做好事专业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23:43 公益时报 | ||||||||
(导语)余彭年认为,做好事需要精力和时间,否则也达不到希望的效果。所以他辞去董事长的职务,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做好事。 本报记者 薛京 “你们做这个榜等于做好事,比出钱更有效!”余彭年对《公益时报》说。他强调
“我这次排在第二名,如果有更多的人排在我前面,那更好啊。我做得好,有人比我做得更好,我会很高兴啊。”余彭年难掩喜悦之情,语速很快,语调热情而有活力,难以想像他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 (小标题)用心良苦做好事 “我现在做‘光明行动’,我要亲自看到病人动手术直至康复的整个过程,我要亲眼看所有的钱全部用在了患者身上。”余彭年的普通话中杂有湘、粤痕迹,虽然个别语词听不真切,但每个字里饱含的热情是易于感知的。 对自己每一次慈善行为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余彭年都会不遗余力地亲自督办,“否则我不放心。” 余彭年的不放心由来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他给家乡湖南捐赠了10部救护车,“不是一两部,一共10部啊。但后来我发现,有个别人拿我这个车做专车了,我很不开心。” 这10辆进口三菱救护车在当时是世界最先进的,配套的救护设备也非常齐全。但两年后他却被告知,车被改造成掌权者个人的专用车,而车内设备已不知所踪。 盛怒的余彭年将车全部收回,转赠给涟源县几家医疗单位。然而他再一次领略了愤怒的滋味,救护车再次被挪作私用了。 “钱拿给他们就不见了,所以我现在要亲眼看到我捐出去的钱用在了该用的人的身上。”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实属余彭年的无奈之举。 由于几年前患过白内障,对生活在黑暗中的痛苦有切身感受,余彭年于2003年启动“彭年光明行动”,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捐赠5亿元人民币,为中国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有钱人我不管,没钱人全免费。”余彭年说,“我亲眼看到那些病人重新恢复了光明开心的样子,我心里才踏实。” (小标题)做好事需要时间和精力 “等我见了马克思后,我的财产不想留给儿子。我这个五星级酒店等于是一只不断下蛋的母鸡,这样就能保证做好事的持续性。”余彭年把他的慈善事业称之为“做好事”。 2000年,余彭年倾其所有,耗资20多亿元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慈善酒店彭年酒店,酒店开业时他便对外宣布,将这只“可以不断下蛋的母鸡”所生的“蛋”,即经营纯利润,永久捐献给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在他有生之年,酒店不出售、不变卖;在他百年之后酒店产权不赠与、不继承。 为了保证“母鸡”能下出又大又好的“蛋”,余彭年事必躬亲,工作起来干劲十足,“像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酒店的员工这样评价时年82岁的余彭年。 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把更多的关注投入到慈善事业中来,2004年6月1日,彭年酒店交由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委托管理。早在当年年初,余彭年就辞去了该酒店董事长的职位。“我要专心专意做好事,”他说,“做好事没有精力没有时间也做不好,所以我要专门做好事。我宁可每年拿1500万元委托管理费给希尔顿,来获取我做好事的时间和精力。” 近日,余彭年正在筹建他的第二只“母鸡”,“我在龙岗买了块地,67000平方米,我准备再盖一座五星级酒店。” (小标题)做好事的纯粹境界 余彭年从1982年起,便迈出了他“做好事”的第一步。他捐献数千万元在家乡涟源市兴建立珊学校、处理污水的立珊水坝、彭立珊救护中心等。目前,他的捐献范围已遍及中国。在长达24年的时间中,他的慈善行为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但同时,也遭到部分人的非议,认为他这是“作秀”、“营销手段”。 “手段?!”,余彭年的语气中带有明显的愤怒,“我为湖南捐赠几千万,政府可以给我很多机会,但我在湖南从来没有做过一笔生意,也没有做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他旋即又笑起来,很达观地说,“我是纯粹捐献,不附加任何条件,这些都是可以去调查的。别人爱怎么说随他去吧,反正不管他们怎么说,我仍然要做好事。” 提到个别企业家在为社会进行捐献时的动机,余彭年毫不隐讳地说:“这个我有看法。我不是暴发户,我的钱是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捐出去的也都是真金白银。不像有些人,钱从左袋拿到右袋。不过不管他们的钱从哪里来的,只要做好事我就赞成。” (小标题)做好事源于父母遗愿 余彭年并非一夜暴富,“我拉过黄包车的啊。”他感慨道。 幼时的余彭年曾目睹家乡发生水灾时的凄惨景象,家中赖以维生的东西几乎被洪水劫掠一空,全家八口无家可归。艰涩困窘之际,乡亲们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余彭年心中至今充满感激之情,他说:“如果不是在大家的帮助下重建家园,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了。”他一直牢记父母生前的叮嘱,“日后如有出息,一定要为家乡做几件好事。” 上世纪40年代中期,余彭年离开故乡,只身一人闯荡上海滩。除了拉黄包车外,他还摆过地摊,打各种零工。1958年,余彭年辗转香港。他从勤杂工干起,历尽了生活的磨难。因此,对创业艰难,余彭年深有体会。 “我在港台呆了50年呢,先打工后做老板,我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余彭年的第一桶金将近2000万元,但随后又在股市的投资中全部失去。余彭年没有从此萎靡不振,在零的基础上又重新振作起来。 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面对它的得而复失和失而复得,余彭年觉得自己开始成为金钱的驾驭者,而不是膜拜者。 巨额财富的拥有者余彭年,今天还保持着质朴的生活习惯。据余彭年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他常穿的一件外套,后背和腰身处都被手工缝制上松紧带,他说这是“合理利用,胖瘦都可以穿”。 (小标题)应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做好事 “有些山区生活蛮苦的,吃不饱的有,没有衣服穿的也有。政府想救济,但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应该鼓励海外人员都来做好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余彭年坦率地说,“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人权,这就是人权的体现。” 2002年6月,余彭年向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递交信函,请求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保障他所要捐献的慈善财产的安全并合理使用。 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对此做出积极反应,于同年7月8日复函余彭年,“有关您的捐献意愿,我们将迅速采取行动,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仔细研究,妥善处理。” 2002年12月9日,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余彭年慈善资产管理规定(草案)》,并计划提交深圳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如今,时间已两年有余,此事再无下文。 余彭年说过,“海外侨胞并不是生下来都注定能发大财、成为大富豪。其实,他们大都是凭着一双空拳、苦打天下起家的。每一块钱都凝结着侨胞的血汗,饱含着他们的心酸。然而,只要事业有成,他们都不会忘记为家乡造福……” 他认为,政府目前对慈善事业的鼓励程度还不够。“有很多人想做好事,政府其实应该很好地利用大家的积极性。《公益时报》的此次活动很好,这样就能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自古有之,但改革开放以后,这类事情已很少提及了。”余彭年有些惋惜。 (小标题)钱要用于做好事,而不是留给孩子 “你们一定要把我这句话写进去: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几乎每次面对媒体采访,余彭年总会把这句话语重心长地复述一遍,他认为,“为了给儿子、孙子留下遗产,创造各种好的条件而搞得身败名裂的大有人在。我不这样想,他们有房子住,有工作做,有这个就足够了。” 余彭年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他没有给儿孙们介入彭年大酒店的管理工作,只让他们在酒店的基层做小职员。“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要是没有能力,大厦的基业会被败掉。” “我的思想是第一位的。”余彭年认为自己达观的处世态度才是儿孙们应该传承的。 有人称余彭年是中国的卡内基,他谦逊地说:“这一点点钱不够资格,我不能和他们比。但我的思想可以与他们比。” “我要在中国起个带头作用。”余彭年快乐地说,他用“做好事”来构筑自己“人到无求品自高,助人行善是快乐之本”的生命境界。 采访后记: 余彭年非常热心地给记者发来他亲自设计的报纸版式,他笑称自己年轻时做过记者编辑。看着构图大气,色彩运用得体的版面设计,真疑惑是专业人士的手笔。此外,他说自己的普通话说的不好,怕记者在采访中对他说的某些具体数据产生误解,特意叮嘱秘书高小姐与记者核实文中的各项数据。年龄于余彭年而言似乎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他的生命在岁月的流逝中是成长而非衰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