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平的人生三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23:10 公益时报 | ||||||||
(导语)爱过,恨过,失去过,给予过,亿万富翁李春平发现,人生最温暖的安慰不是来自金钱。 本报记者 薛京 “我去医院抽了点血,医生怀疑我得了癌。”比约定的采访时间晚了20分钟,李春
和李春平“数不清”的财富相比,这间不足6平米的客厅显得过于狭促,墙上挂满了李春平各种背景的大幅照片,夹杂着与中央领导人的合影,表情一律严正、拘谨。待客用的木椅雕刻细腻生动,有些斑驳的木质昭示着年代的久远和不菲的价值。 李春平苍白的脸上略带倦容,身材高瘦,并不挺拔。微卷的头发有几绺被挑染成金黄色,在主人一身暗灰色的装扮中显得卓尔不群。 (小标题)生命中的三次转身 华侨村这座三室一厅的旧式格局的公寓中,最大的一间是李春平的办公室,有30平米左右。3月23日,春天正午的阳光从南窗中漫射进来,暖意融融。一台精致小巧的空气清新机“呜呜”地转动着,和旁边高大的旧式木柜相映成趣。 “我心脏不好,还有糖尿病。”李春平在紧挨书房门的木沙发上坐下来,口气依然平淡而随意。 李春平小时候得过天花,脑膜炎,年轻时又得过肝炎、胃溃疡穿孔。疾病在他有钱没钱的日子里都没有离开过他,健康于他是个太奢华的词。 同样奢华的是他跌宕的人生经历。 1980年对李春平来说是一个里程碑,此前他当过兵,进过劳教所。3年劳教结束后回到家中,处处遭受歧视和嘲讽。此时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使31岁的他有机会“逃”到美国,在异国他乡没有亲人朋友,但有尊严。 “我感谢改革开放,感谢邓小平。邓小平去世时我一个人躲在屋里哭,对着他的遗像磕了三个头。”李春平真诚地说。 到美国后,李春平和“比我大四十岁”的好莱坞影星结婚,在其死后继承了巨额遗产。 1991年是李春平生命中的又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回到中国,开始为公益事业捐款,至今已达3300万元,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慈善家称号的人。 2004年8月被卷入一起文物大案后,李春平开始广为人知。2个月后他以侵犯名誉权为由状告某媒体关于此事件的报道,目前此案已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判决被告方赔偿李春平精神抚慰金3万元。 或许正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李春平极力标榜“简单生活”。他常穿不到150元的中式褂子,老头鞋,有时还穿军装,却戴几十万元的钻石手表。常对人说“喜欢坐出租车”,却每周末雷打不动地开着他的三辆劳斯莱斯和一辆奔驰600到机场高速路去遛车。“不打算进行什么投资”,却雇佣着二十多个身边工作人员,照顾他的起居和打理日常事务,还在北京购置了总价逾10亿元的房产。 李春平的“简单生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小标题)生活中的三个女人 56岁的李春平至今孓然一身,但他有过爱的人,也被别的人爱过。 27岁那年,李春平爱上了一个姑娘,并为了她和别人打架而进了劳教所。从劳教所出来后,姑娘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我不认识你。 为了逃避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李春平一心想着出国。这时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出现了,一个美国老太太提出和他结婚。“你知道那个年代,还没像现在这么开放,思想还比较保守。尽管处境很不好,但是我觉得她比我大很多。我当时拒绝了她。” 于是第三个女人帮他完成了出国的梦想。“后来我又认识一个英籍华人,她帮我,担保我到英国上学。”然而一次意外让李春平又离开了待了8个月的英国。“有一天晚上我过马路,让一辆出租汽车撞出了十几米,司机开车跑了。两个星期后,腿疼得实在不行,我就拄着拐杖,坐飞机又回到了北京。” 李春平狼狈回国后,住地的居民委员会主任告诉他,说那个美国老太太一直在北京等着他。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下,李春平选择了结婚,到美国陪伴了她12年。在她患绝症去世的前两年,李春平天天给她擦身,端饭端药,老太太非常感动,把遗产的90%留给了他。 “有人认为这很不可思议,其实在美国是很平常的。那里富有却孤独的老人很多,他们会把遗产留给对自己好的人,哪怕非亲非故。”其实李春平的解释并无多大效用,还是有很多的人认为这段经历只是一个“传奇”,难以纳入“正史”。 (小标题)善行的三个境界 “他太好了,非常有意思,有人情味,善良得不得了,善良得就像东郭先生一样。”熟悉李春平的人都这么说。 在提及他的总捐款额度时,李春平强调:“我每次捐的都是现金,而不是实物。钱和物可是根本不同的两件事。还有,很多人捐的物品都不是太好的东西。” 对于企业家的捐赠行为,虽不能抹杀他们在“利他”上的贡献,但他们这些公益行为的背后可能多少会藏有“利己”的嫌疑。而李春平的捐赠则是纯粹的个人行为,他背后并没有其所代表的公司或其它利益团体。 不图回报,使用现金,已长达14年的时间跨度,这三点使李春平的善行达到了某种境界,使他无愧于中国“第一慈善家”的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