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为穷人化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22:35 公益时报 | ||||||||
(导语)从1989年至今,林东先生的捐款公益事业没有间断过。他是位职业慈善家,他说他的工作,就是为弱势群体"化缘"。我们非常认同他的说法:只有一个林东不行,有十个百个也不够,必须让“行善”的传统,在现代中国遍地开花。 林东先生有句名言,“我不是大企业家、大商人、大财东,我的钱都是别人送给我的,我拿这些钱来办公益事业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遵循“以国为主、以民为本、
林东先生祖籍福建莆田,生于广东中山,少时家境贫寒。新中国成立后,林东重获新生,在人民政府的安排下有了份固定工作。家境改善、生活安乐的林东先生时时回忆起童年的辛酸经历和从未走近校园学习的终生之憾,心思报答祖国再生之恩,因而备加关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境遇。 他创办东井圆佛堂,立下走遍中国重点贫困区,尽己之力扶危济困的宏愿,以“留有余之地以还国家,留有余之财以还造化,留有余之禄以还社会,留有余之福以遗子孙”的思想,身体力行,不顾高龄,足迹踏遍四川、广东、广西、山西、贵州、江西、天津、云南、内蒙古等地,并以崇高声望,通过各种途径在港澳、海外筹集资金建校兴学,扶助贫困弱势人群。 (小标题)为教育,一捐不可收拾 2003年7月,竹山县城关镇林东桥心小学正式落成,480名师生终于告别危房。山区的孩子们从此记住了一个名字:林东。 该校的前身是竹山县莲花小学。2002年5月,林东来这里考察。这个覆盖人口2911人、服务半径达10公里的中心小学,由于校舍严重不足,本应有的12个班被压缩成8个,仅有的6间水泥砌校舍,墙体布满裂缝,已被定为D级危房。 “条件太差了,苦了这些孩子,我有义务帮助他们。”林东当即表态,捐款20万元兴建新校舍。 新校舍建起来了,林东又四处募款,为该校的配套工程筹集资金。像这样捐建学校、慰问学生的事情,林东先生自己也说不清曾经历过多少次。 林东先生关心教育事业,开始捐建学校是从1994年开始的。那年,有几十年历史的中山坦洲镇中心小学的校舍被列为危楼,身居澳门的林东率先捐出20万元,并发动一批热心的爱国人士筹款兴建学校。2年后,一所占地83亩、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的新学校落成。他又拿出14.42万元购置新书桌,捐款20万元建立“林东小学教育基金”。后来,林东夫妇又捐款60万元建设校园网络,使学校达到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自此,他一捐不可收,由他个人发动亲友、热心人士捐款的数目达3000多万元。“希望我们国家多一点人才”,为了实现这个朴素的愿望,林东乐此不疲。他要赶快走遍国内尚未到过的重点贫困区,他希望祖国的孩子人人有书读。 林东先生常说,做公益不能停留在表面与口号上,要“落实于行动上,融化于血液中。”于是“公益”一直伴随着老人度过了几十年的光景。即便在他并不富有的时候,他也没有间断过对同胞的关爱。 “几十年前,我就有过爱护老人家的经历。记得那时候,我时常看望中山市福利院的老人们。我把自己微薄的工资节省下来为他们买来生活所需,甚至电视机。老人院的工作人员见我穿着破衣服,背着电视,还以为我是个偷电视的小偷。” 他边说,边像孩子一样笑着。 (小标题)吝啬自己的慈善家 林东对社会公益事业毫不吝啬,自己却常常穿着别人给的旧衣服。有一年中秋节,他买了几箱月饼送往坦洲中心小学慰问老师,一位年轻教师误认为他是搬运工,让他把月饼送到三楼去,他欣然同意。 林东每次到内地考察,食宿、交通都是自己付款委托旅行社办理,不给当地单位添麻烦。2001年5月,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邀请林东前往餐馆,他们一行15人原定坐飞机往返,后来为了节约资金,自己开车去,全程800多公里的路途走了16个小时,林东把节省下来的1万元路费捐给金秀镇幼儿园。从此,他们每到一个地方,能坐汽车不坐火车,能坐火车不坐飞机,为的是节省每一分钱。 在外人看来,林东“很有钱”,他却说:“不是我有钱,而是我有心。”在港澳地区,许多人在林东先生的感召下,纷纷加入他的慈善组织,为社会献爱心。 林先生有1000多个干儿女,他们个个为他的善行所动。林先生的干女儿樊小姐感触颇深:“他将近80岁了,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贫困地区的学生、福利院的老人、落难的华侨以及对我们这些干儿女的关爱中;他把募集到的资金全部用于慈善事业中,自己却以萝卜青菜为伴……这些怎能不打动我们?他从不为自己购置衣物,他出席各种活动的衣服都我们这些干儿女帮助购置的,也算尽我们一点孝道吧。” (小标题)传播爱心的公益使者 樊小姐回忆:“记得有一次,我们去湖北的一所学校考察。那时,那个地区正在下雨。本来只有20多分钟的路,我们的车却辗转了几个小时。当车上的其他人都饿得肚子痛,林东先生却坚持先去看孩子们。考察结束,当我们拿出消费给司机师父时他拒绝了:‘你们还是把这些钱给尚在危房中读书的孩子们吧。’他这样说。后来那个司机还打电话给他旅游局工作的姐姐,希望旅游局也能帮助学校改造危房。” “如果我的这些行为能把公众团结起来,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也值了。”林东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这句话总在激励他自己,也总在感动他身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