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浦东面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18:22 《外滩画报》

  中国有一句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话用来形容上海浦东新区的巨变最是贴切不过。在上海的许多人同样会给出一句:15年前站在浦东看外滩,15年后站在外滩看浦东。

  2005年4月18日,浦东开发开放15周年纪念日。

  4月7日,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在为此而召开的中外记者会上说,浦东开发15年来,GDP年均增长19.2%,2004年达到1790亿元,约为1990年开发之初的30倍。浦东的整体经济实力,相当于15年前的整个上海市。

  数字最具说服力,也最能反映以1990年4月18日为拐点,浦东在这前后的云泥之别。

  有浦东“活地图”之称的沈入群老人,通过12张手工绘制的地图,逐年描绘了浦东自1993年来发展、变化的轨迹。1993年,沈入群参与绘制的第一张地图——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简图上还只见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1996年,陆家嘴已高楼云集,金融贸易区初现雏形;1998年,宽阔的世纪大道在高楼间穿行而过;2000年,浦东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张江高科园区出现在浦东东南角……

  1990年开发前没到过浦东的人,绝难想到那时陆家嘴还只是成片的旧棚简屋和农田河网,最高建筑是浦东南路上24米高的消防站瞭望塔。

  上海人中还曾经流传一句老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15年前甚至是浦东开发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浦西人对浦东的这种印象一直没有消除,以至有人笑言,由于“东女偏西嫁”,浦东小伙娶个浦西姑娘,近乎平民男子娶个贵族小姐。但现在,就连浦东郊区的房价,也涨到了每平方米六七千元。

  从1990年年初邓小平的一个设想到现代化的浦东,这些改变只发生在短短15年间。

  上海大学副校长、社会学家李友梅教授认为,这种变化在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她对外滩记者说:“因而,浦东新区是中国农村社会最早在很短的时间里和较高的起点上,直接接触了最新现代化经济的地区。”

  而当农田河网硬化成水泥地、高楼大厦平地而起、20多万浦东农民“洗脚上岸”的时候,浦东人的面孔中也多了一些“色彩”,变得多样化和国际化。

  这已经成为浦东一个显眼的特征。在金茂大厦、世纪公园、磁悬浮列车甚至一些建筑工地,也许你都能找到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不同乡音的人,或者那些远涉重洋、来自五大洲各个国家穿着谈吐各异的人。

  共有10多万拥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国际化人才在浦东创业和生活,其中包括3万多名外籍人士。他们分住在50多个国际化社区里。在位于金桥的碧云国际小区,400多户居民分别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俨然一个小“联合国”。

  一个预期是,截至今年年底,浦东新区的人才总量将超过35.44万人,是1990年(6.6万人)的5倍多。

  对他们而言,浦东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充满了大量机会,尽管在这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风险和竞争对手的挑战。在浦东开发后,上海市政府对浦东实行政策倾斜,如较低的土地价格,减免关税、所得税和进口许可证,加之上海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的设立,管理、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浦东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目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146家在浦东投资了200多个项目,其中30多家跨国公司将其地区总部设在浦东。近两年,入驻浦东的外资企业增资额已占到引进外资总量的40%左右。陆家嘴公司提供的资料则显示,在陆家嘴开业的分行级以上中外资金融保险机构已达171家。

  这里同样也是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总部云集之地,其中包括著名的东方希望集团。在上海降低门槛并为引进人才放开户籍壁垒之后,1999年,民营企业家刘永行把他的希望集团总部迁到了上海。他认为,对外地来沪企业,上海总体上持开放态度,“至少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排斥的倾向”。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上海海派文化体现出来的包容性和开放心态,是他们选择在上海工作并安家的理由。因为只有多元的文化,才能鼓励创业,并能宽容失败。

  “如果你国外的朋友想到中国来办公司,你会建议他去哪个城市?”2003年,以做《福布斯》富豪榜出名的英国人胡润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说:“我肯定会说上海。因为到今天为止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上海已经是国际城市了,如果你十年前问我,那我肯定会说香港。”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浦东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