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榜透视机制尴尬 慈善事业只能在巨富中死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6日 09:15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梁美娜 4月11日,“制榜个体户”胡润通过网络捧出了2005年的两部作品:2005年“中国内地慈善家排行榜”和“中国内地慈善企业排行榜”。而巧合的是由民政部下属的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和《公益时报》也几乎同时宣布将在4月26日推出另一版“2005年中国内地慈善家排行榜”。慈善排行,“胡润版”与“官方版”的直接对垒,在把人们的目光从这些富豪身上
“两榜之争”推波助澜 胡润的出手,简直就是短、平、快。“2005年中国内地慈善家排行榜”的推出,不仅在时间上比去年提前了一个多月,而且事先并无任何的迹象,甚至有些让媒体感到措手不及。和以往排行榜的出炉一样,胡润的“慈善榜”的编制标准又一次成为人们质疑的焦点。而今年在抛开民政部企业工委这个去年政府层面的合作者之后,与民政部指导推出的首个官方慈善榜“抢跑”,质疑的声音似乎更大了。 据记者从胡润百富榜副总裁陈冰女士处了解到,他们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是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数据渠道主要来源于企业家自己的直接捐赠、中国慈善机构的统计以及媒体的公开报道。“我们今年和去年的方法基本是相同的,就是先圈定500个企业家,在掌握初步的信息之后,再进行几个方面的核查。我们2005年的排行榜就是在2004年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把这一年来的慈善捐助进行累加的,具体的时间是从2003年1月到2005年3月初。其实,在我看来,关于数据的来源,最有效的应该来源于企业本身,因为中国差不多有上千个慈善机构,特别分散。最为重要的是目前大多数中国内地企业家对一些慈善机构缺乏了解,甚至不太信任,所以他们一般都不是通过慈善机构,而是自己直接捐出去的。”陈冰女士对记者说。 记者拿到了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今年2月4日同意给《公益时报》担任2005年慈善家排行榜指导单位的复函,这份榜单中“官方”的影子十分明显。 此次“慈善排行官方版”的总策划、《公益时报》副总编刘佑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胡润的特长是做富豪榜,而我们的报纸是专业的公益媒体,我们不会去做财富排行榜,但对于一个公益类的报纸,我认为这个慈善排行榜非我们莫属。我们数据收集的渠道比胡润多,方法也比他好,胡润的数据收集渠道主要来自企业,他拿不到民政部的统计数据。而我们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另外我们还有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税务部门登记的免税数据以及上市公司的公益捐赠财务报表,我们会通过几个渠道提供的数据进行反复交叉的印证。胡润的数据说是要保持一个长线,而我们的统计数据就是2004年1月~2004年12月一年的统计数据,是真正年度意义上的排行榜。海啸捐赠的数据没有列入此次的统计,但肯定会列入明年的排行榜。” 慈善事业遭遇机制尴尬 2004年胡润百富榜上的富豪,只有24位进入这次的慈善榜。中国销售额最大的10家公司甚至直接与慈善榜无缘。在这张榜上,50位企业家共捐赠了13.5亿元人民币,仅占他们拥有财富的3%,而对比美国的前50名慈善家,他们5年内共捐赠了650亿美元,占他们财富的45%。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是美国钢铁大王、慈善家卡耐基临死前的名言。不过,在中国,短期内看来恐怕很难产生像卡耐基式的慈善家。 也许,中国从不缺少善良慷慨的人,但缺失了让这些善良慷慨得以落实的机制,国内富豪们的捐款热情也就因此大减。 而更为重要的是,富豪们之所以不愿意投入慈善事业,还与当前税收体制上的瓶颈有很大关系。在中国,根据公益捐赠法,纳税人的捐赠,免缴的税额只在3%以内。而且就是这3%的免税额度,也只有向事先得到国家批准的5个特定基金会捐款时,才能得到税收的优惠体现,否则一律不予承认。 “另外,也存在着许多体制上的缺陷。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对基金会实行业务部门和登记部门双重管理的规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黄泰岩认为。 在中国民间目前有很多草根的慈善组织,就是因为找不到主管部门挂靠,不得不采用工商注册登记的办法,而这样操作,只能将基金会登记为企业,就使这些非营利性的组织就得像营利性企业一样纳同样的税。 实际上,中国企业参与慈善和公益活动的随意性很大。但眼下,还是有人对企业的慈善行为产生了误读。认为捐赠是企业去冲抵起家时的“原罪”,再加上中国原有的“仇富”心理,所以,本来阳光下的事业反倒变了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