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跨国收购无坦途 中国尤需有备而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 02:17 第一财经日报

  英国政府未兑现此前承诺的1亿英镑过渡贷款,令早已深陷困境的英国罗孚汽车集团,不得不于4月8日黯然停产并申请进入破产保护程序。这无疑使广受瞩目的上汽集团收购罗孚汽车的谈判趋于微妙,结合此前联想集团收购IBM全部PC业务的一波三折,方兴未艾的中国企业跨国收购,在带给全球以震撼和无限遐想的同时,也真正触及国际商务的复杂性。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主要集中于出口产品抢占世界市场。在国
外巨头不断并购国内企业之后,最近几年中国企业才算真正开始了对外投资,有实力的中国产业巨头相继完成了较大规模的跨国并购。2003年华立集团收购飞利浦CDMA移动通讯部门、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TFT-LCD业务、2003年底TCL收购法国汤姆逊电视业务、2004年底联想收购IBM全部PC业务,均是这一新动向中的典型案例。

  在这类引人注目的跨国收购中,中国企业从被收购者变成收购者,从旁观者上升为主角,极大刺激着全球工商界的敏感神经,亦令多数中国人扬眉吐气。然而,要彻底改变缺乏世界级大企业的尴尬,在国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性支持下,那些有强烈扩张冲动的中国企业,必然会进行更多、更大规模的跨国收购。

  由此就更需要在最初的狂喜之后冷静审视,中国企业展开跨国收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动。联想收购IBM全部PC业务本来进展顺利,突然被美国有关方面以涉嫌影响其国家安全而推迟审核,虽然这最终被证明只是节外生枝,但因此给联想带来的各种额外成本,等于增加了收购风险,且白白给戴尔、惠普等强劲对手以缓冲时机。

  上汽对罗孚的收购谈判,更是从一开始就显现出复杂性。罗孚作为英国仅存的大规模汽车制造商,一旦破产将使英格兰中西部平添6000多名失业者,面临大选压力的工党政府因此不惜承诺巨额过渡贷款、允许罗孚迟交增值税,极力试图促成上汽收购。然而因为罗孚的私营企业性质,令英国朝野争论不休,最终使罗孚难再苦撑危局,只能申请进入破产程序。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急于做强的上汽因此也面临关键选择。通过有价值的跨国收购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当然是上汽的既定战略。去年成功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股份,就被认为“极大增强了上汽集团的技术竞争力”。而收购罗孚的意义更为立体:继续增强技术实力,获得并发展百年品牌,在一个欧洲强国拥有生产基地,这些元素不仅会令上汽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优势,同时也将增强其进军海外市场的实力与信心。

  正因为有上述看得见的战略性收益,虽然连英国专家也感叹:“罗孚生产的汽车样式老旧,缺乏特点,而且它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汽车市场上生存”,但上汽还是希望能在得到英国政府的各种具体支持下,最终谈成收购协议。如今罗孚已无路可退,对上汽究竟是意味着更好的收购时机、可以更低价格将罗孚纳入掌中,还是可能因罗孚财务负担过重而彻底放弃收购谈判呢?

  要解开这些悬念当然还需要时间,但类似上汽集团的中国大型企业,在今后越来越多地进行跨国收购时,必将有更多的悬念和不确定性相伴随。这既包括全球各地商务环境的巨大差异,具体企业状况的虚虚实实,更涉及收购谈判和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或文化阻碍,如此诸多影响因素所构成的跨国收购的复杂性,绝非单个企业所能应付自如。

  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像上汽这样具有竞争实力的大型国企自然会率先行动。国资委曾明确提出,要通过业务调整和重组并购,培育30~5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那么相应的跨国收购,就特别需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国家整体战略相支持。这样的全面配套环境,当然同时也会令包括民企在内的中国各产业巨头,更坚定而有底气地驰骋于跨国收购的广阔战场。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