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铺膜防渗工程再次开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2日 19:04 新京报 | |
绮春园西北角施工工地,工人正在施工。 施工人员正铺设塑料膜。本栏图片李皓赵永新摄 绮春园码头下被铺防渗膜,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防渗工程已接近完工 本栏图片 李皓 赵永新 摄 本报讯圆明园在湖底铺设塑料膜的防渗工程前日被多方紧急叫停后,昨天施工人员再次开工,对圆明园湖底继续采取铺设塑料膜法防渗漏。 人民日报社记者赵永新和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负责人李皓博士称,昨天下午他们目睹了工人在圆明园湖底施工的场景。 值班工作人员证实开工记者昨天下午5点半左右来到圆明园时,园内已经看不到施工人员的身影,但圆明园一位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确实在下午再次开工了。 绮春园码头下被铺防渗膜 李皓介绍,他们昨日下午1时来到圆明园时,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在绮春园的码头下铺设塑料膜。 在绮春园的清夏堂和春泽斋附近比较偏僻的湖岸,施工人员则彻底把原来的石头堤岸拆除,在里面垒好一层红砖墙后再用吊车把拆下来的石头堆在砖墙外边,并把砖墙埋住。 专家再次表示担忧 李皓告诉记者,“这样游客就看不到新砌的砖墙了,同时也防止了水的侧渗。但这样一来彻底阻隔了湖水的侧渗,对岸上树木的生长极为不利。 原来的生态设计也没有了。”她对圆明园内的植物生长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因为以前湖岸边树木的根系不能够像以前一样穿透泥土直接汲取到生长所需的水分。 防渗工程已接近完工 从李皓昨日现场拍摄到的照片中可见,绮春园的码头处已被挖开并铺上了一层防渗塑料膜,而记者前日来到此地时,只见到此处有几个高高耸立的土堆,并没有被人挖开。 记者前日曾观察到,除绮春园的码头附近之外的湖底早在3月30日时塑料膜已经全部铺设完成,并用挖土机平整地摊好。而昨日铺膜的绮春园码头几乎是整个圆明园防渗漏工程的最后剩余部分。 环保部门态度 “叫停文件估计今天送达” 国家环保总局称,接到文字告知后圆明园必须停建防渗工程 本报讯针对圆明园铺膜防渗工程昨日下午再次开工一事,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有关负责人昨天晚间表示,环保总局发给圆明园的相关叫停文件在4月1日下午下班时间前后刚打印出,估计在4月2日才能送达到圆明园。 而在接到文字的告知后,工程必须先停止建设。 这位负责人表示,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要看环境评估的结果,但工程没有做环境影响评价,违反了环评法25条和31条的规定,在程序上是违法的行为。 主管部门态度 海淀区已责令圆明园停工 相关部门负责人称,区政府将于近日组织第二次专家论证 本报讯针对圆明园铺膜防渗工程昨日下午再次开工一事,海淀区政府一名相关部门负责人昨日晚些时候表示,他还不知道此事,但海淀区政府昨日已按照市政府指示,责令圆明园公园管理处停止防渗工程施工,并专门派人前往圆明园做实地调查。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圆明园公园管理处的主管部门海淀区政府前日专门召开座谈会,明确该工程先立即停工,并决定组织专家再次论证圆明园湖底是否应当铺设防渗膜。为慎重起见,区政府将于近日组织第二次专家论证,针对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请环保、园林、生态、规划等各方面专家全面论证。 该负责人说,3月30日圆明园管理处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并以书面形式,回复了人们关心的四大焦点问题。那四点意见(防渗不属建设工程、严重缺水非改不可、工程方案经反复论证、防渗不会影响环境)基本代表了海淀区政府的意见。 至于圆明园到底是人工湖还是自然湖,圆明园缺水状况到底怎样,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工程方案是否经过专家论证,防渗工程是否会影响周边生存环境,包括圆明园地下水系和周边水系是否存在关系?该负责人表示,这些疑问都将通过第二次专家论证会后给社会公众一个答案。 圆明园防渗是违法建设工程 国家环保总局官员批驳园方关于“防渗不属于建设工程”的说法 前言 昨天下午,自然之友和博客中国网站联合举行了“关注圆明园之水———圆明园生态与遗址保护研讨会”。首次向社会披露圆明园正在实施铺防渗膜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正春、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学界和圆明园管理处的一些人士参加了这个研讨会。 本报讯在昨日的研讨会上,各方代表均对圆明园防渗工程踊跃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正春除了重复了自己的担忧外,还表示如果圆明园事情处理不好或许会影响北京的“绿色奥运”落实。 圆明园工程为何违法?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巡视员牟广丰在会上批驳了圆明园管理处方关于“防渗不属于建设工程”的解释(前日,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作了上述表态)。 牟广丰就此表示,圆明园的相关工程就是一个“建设项目,而且未按照环评法走建筑项目的报批程序”,是一项违法工程。 牟广丰表示,根据去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规定,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内,兴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程,这个工程无论是用于资源保护、旅游还是各方面,只要投资额度超过了5000万元,应该由国家环保总局依法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专家阐述底层防渗危害 针对圆明园管理处前天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解释称,“防渗工程范围主要集中在重点景区的湖底,只做底层防渗,不做侧防渗,保持有部分侧渗量”的说法。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系教授崔海亭表示,他们只注意到了水的渗透,其实湖水的下渗和侧渗并非单方向的,当水位降低时,土层中的潜水会补给湖泊,当湖水丰盈时,又可能补给地下水。而“湖底防渗”将切断湖水与地下水的联系,使湖水少了一个补给源。 人大代表质疑决策程序 全国政协委员、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说,圆明园是全北京的、全中国的。公众有没有表明意见的权利? 海淀区人大代表李小溪说,这么大的工程快完工了北京市民才知道。反映出现行的决策机制不健全和决策程序缺失。 研讨会现场 圆明园方代表一言不发 对于此次防渗工程未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面对众多专家、学者的质疑,圆明园管理处的代表何方女士在讨论会上认真记录着,始终未发一言。当主持人请她发言时,在场的所有记者赶忙拿好笔准备记录,因为此前圆明园湖底铺设塑料膜一事被曝光后,圆明园方面一直拒绝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 何方女士拿过话筒表示,自己主要是来听取与会者意见的,并会将与会者的意见带回去。圆明园很感谢大家对圆明园关心、关注和爱护。说完后匆匆离开,对此次防渗工程未接受任何媒体记者的采访。 对于有些受邀请对象没有与会,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表示遗憾。他说,这个研讨会不是声讨会,而是交流会,有些政府部门不来对研讨会是一种损失,同时对这些政府部门自身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郭少峰 刘建宏 廖卫华 郭晓军 实习生 张晓玲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浦峰(除署名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