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首届中国经济学奖 > 正文
 

授予刘国光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的授奖理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4日 08:32 新浪财经

  

授予刘国光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的授奖理由

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刘国光。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刘国光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开创性贡献主要集中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

  一、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早在1979年,刘国光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一文中就深入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既不互相排斥,也不是由外在的原因所产生的一种形式上的凑合,而是由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所决定的一种内在的有机的结合。

  为了确保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都必须在利用市场机制的同时,加强国家计划的调节。这篇文章的理论观点对厘清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混乱认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2年在《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方向》一文中,他提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买方市场”将逐步形成。价格趋向合理化,要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的观点。他还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着力研究指导性计划的机制问题,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与市场关系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坚持改革方向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刻认识

  1992年刘国光在十四大前夕《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高度发展了的现象形态,在资源配置的问题上,必须明确用市场配置为主的方式来取代行政计划配置为主的方式,这是我国当时经济改革的实质所在。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凡是市场能解决好的,就让市场去解决,市场管不了,或者管不好的就由政府用政策和计划来管。现代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政府干预和计划指导,而且必须借助和依靠它们来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有价值规律、供求关系、价格信号、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等,其差异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不能脱离它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制度的制约。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从政治制度上说,最重要的是共产党和人民政权的领导。在基本经济制度上,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在内的不同所有制可用不同形式组合经营,各种经济成分和经营形式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市场机制合理拉开差距,刺激效率,同时运用多种调节手段,缓解分配不公,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基本特征,不能不通过注入较多的自觉性和公益性,对市场经济的运转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开来,廓清两者的界限。

  三、“双向协同,稳中求进”

  1984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过热”现象和政策性通货膨胀势头,他和一些经济学家敏锐地洞察到这将妨碍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为改革创造相对宽松环境”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一个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即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的有限的买方市场的条件。与单纯以价格改革为中心或以所有制改革为关键的改革思路不同,他主张按“企业——所有制改革与市场——价格改革”的双向协同配套原则,稳步地、渐进地推进改革。

  在1987年我国理论界和宏观决策界就1988—1995年中期改革思路的讨论中,针对当时部分同志主张改革和发展都要快速推进、用“适度通货膨胀,支持高经济增长”的论点,在他主持和倡导下,以他为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提出了以整顿经济秩序、治理通货膨胀、有选择地深化改革的著名“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接着在1988年初在十三届二中全会上发言,后来发表《正视通货膨胀问题》一文,强调“稳定物价”的方针的口号不能放弃,分析通胀机理,力陈治理对策,引起广泛反响。他的这一思路和观点的正确性已被1988年后的经济过热和宏观调控成效,从反、正两方面予以证实。

  四、从“两重模式转换”到“两个根本性转变”

  在1985年《略论两种模式转换》等文章中,刘国光指出,1978年底以来,我国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两种模式的转换,即发展模式的转换和体制模式的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就是从过去片面追求高速增长为最高目标,外延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式,不平衡发展为主要发展策略,逐渐转变为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最高目标,以内涵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式,以相对平衡的发展为主要发展策略。实现发展模式转换的要旨,就是要使速度、比例、效益有一个较优的结合,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高效地增长。

  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就是从过去过度集中的决策权力结构,直接控制的调节结构,平均主义的利益结构,政企不分的组织结构,逐步改变为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的多层次决策结构,以经济手段间接调控为主的调节体系,把物质利益原则和社会公正原则结合起来的利益结构,以及政企分开的组织结构。实现体制模式转换的要旨,是围绕增强企业的动力与压力。把微观经济搞活,宏观经济控住,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根治投资饥饿、数量扩张等旧模式的痼疾,为发挥企业活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他当时就提出,我国经济大变动中同时进行的两种模式转换,必然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不可能指望两种模式转换是短时间里可以很快完成的行动,它们是一个非常曲折复杂的、需要一个历史时期才能完成的过程。传统模式和传统观念的惯性,能上难下的利益刚性,以及转换过程中的预期不确定性,都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影响模式转换的过程。

  从双重模式转换引申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主张。针对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他率先提出,国民经济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经济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体制的选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和更新,应成为经济工作始终关注和决策的重要内容”。双重模式转换理论符合当代中国经济演变的实际出发,为两个根本性转变决策,作出了先行的论证。

  五、论“软着陆”和“治理通货紧缩”

  1993年下半年—1996年,我国经济运行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在1997年《论“软着陆”》一文中,刘国光深入总结了“软着陆”和治理通货膨胀的成功经验。他认为,在整个体制转轨完成之前,都要坚持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坚持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与此同时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既要坚持“总量平衡、适度从紧、适时微调”的方针,也要抓住稳定、宽松的经济环境,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而抓紧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是医治我国经济增长大起大落、抑制通货膨胀、搞好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的治本之路。

  1998年—2002年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这一期间,刘国光在《略论通货紧缩趋势》等一系列文章中,分析了此轮通货紧缩过程中中国经济运行的机理,阐明:(1)供大于求的矛盾来自初步形成的买方市场,前期过渡投资引发的生产过剩,再加上当期需求不足;(2)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与消费比率失调,收入差距扩大,福利保障教育等预期支出的出现;(3)治理通缩主要依赖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辅以从谨慎从松(稳健)货币政策,不同于治理通货膨胀主要依赖从紧的货币政策,辅以从紧的财政政策;(4)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方针;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是短期的政策;(5)积极财政政策的强化和淡化,主要取决于企业自主发展动力的消长等等论点,这些论点反映了我国此轮通缩经济过程的实际,论证了治理政策的取向。

新浪财经调查:首届中国经济学奖出炉

1.您是否关心国家宏观经济发展:



2.您是否了解为国家做出凸出贡献的经济学家:



3.您是否支持国家重奖做出凸出贡献的专家:



4.您认为我国目前人才外流状况:
依然紧张
得到缓解

5.您认为是否应出台更多相应政策奖奖励有凸出贡献的各类人才: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