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近年屡曝大案 监管漏洞成金融硕鼠极乐天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 01:15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谭力新见习记者毕诗春 尽管有关部门和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但金融大案仍然频频发生,暴露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关于中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巨额存款失窃案件各种版本的传闻仍然在不断增多
虽然自从1月15日上市公司东北高速发表公告,称其存在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所辖哈尔滨河松街支行近3亿元的巨额存款失窃后,高山和李东哲这两个名字就不断地被媒体提及,但是,在事发一个月以后,河松街支行被捅破的资金黑洞却越来越大。这不禁让读者联想起近年来中行系统连续发生的大案: 2004年11月25日,中行储蓄所全体员工公款炒汇案:中国银行北京的一个储蓄所里从所长到储蓄员6名员工,在10个月内挪用了3000万公款炒汇。 2004年7月21日,浙江湖州中行存单骗贷案:此案涉及金额与恶劣性质刷新了浙江省金融案件的历史记录。 2004年2月21日,中行纽约分行骗贷案:周强和刘萍不断地通过提供虚假的贸易文件,导致纽约中行不断地为本不存在的贸易提供短期贷款,而周强和刘萍则不断地靠借新贷款来还旧贷款。 2003年6月12日,中银香港立案调查中行上海分行所放贷款:总行于2003年6月7日收到北京有关国家机关关于刘金宝已被正式立案调查的通知。 …… 银行失窃案屡屡发生,这罪责难道仅仅归咎于这些“银行大盗”吗?银行的管理、监管制度体系难道就没有漏洞吗?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走访。 中行何以屡曝大案 进入21世纪以来,中行几乎每年都有大案发生,或者涉案金额惊人,或者行级高官落马———2001年10月12日,中行开平支行先后三任行长历时十年抽逃资金4.83亿美元的大案曝光;2002年初,中行纽约分行因违规经营被美国货币监理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分别罚款一千万美元,原中行行长王雪冰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双规”;2003年7月,中行副董事长、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涉嫌经济犯罪而被免职;2004年8月3日,中银香港副总裁朱赤和丁燕生因涉嫌私分“小金库”被中行通知停职,随后被正式逮捕;刚刚进入2005年,中行就发生了河松街支行案件。仔细观察,这些案件的发生几乎都由内部人作案或采取内外勾结方式作案。河松街支行案发又一次验证了民间一句俗语:家贼难防。 在四大银行中,中行最早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应该更早、更充分地借鉴到国际金融巨头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经验。但现实却不尽如此。 那么,为何中行频曝大案,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别树一帜”? 由于中行案原因,黑龙江银行界的很多高管听说记者采访均三缄其口。最终记者费尽周折,才找到一位中行某支行的负责人,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十分谨慎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您对中行频曝大案怎么看?这一切是否折射出中国商业银行制度的沉疴? 负责人:(笑着说)您问的问题,其实此前中行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王兆文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回答了。 记者:您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负责人:王兆文认为这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原因。从客观方面讲,中行接受的监管面较大,中行是国有银行中惟一一家同时具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业务的银行,要同时接受银、证、保三家监管机构的监管;同时,中行海外分支机构遍布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分支机构还要接受东道国监管机构的监管。中行同时面对海内外众多监管机构,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被及时察觉并曝光。 记者:那么从主观方面又怎样理解呢? 负责人:从主观方面讲,大案频频发生反映了中行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完善,加强和完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正是中行股改的重点,中行希望通过股改最大限度地防止类似案件的发生。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巧妙地转述了王兆文的看法。这似乎可以解释中行为何屡屡发生大案,但并不能很好解释为什么中行发生的大案最多。 众所周知,在1994年从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之前,中行是专门经营外汇业务的专业银行,主要在海外的金融中心城市从事经营活动,在国内主要为外贸企业的进出口提供金融服务。过去十年,中行逐步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场所从海外转到国内,经营范围从单纯的外汇业务扩展到涵盖个人金融业务、企业金融业务以及国际金融业务的全面金融服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行在国内的主要老企业客户———具有外贸专营权的那些外贸公司大多已破产,而很多工商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他们成为了中行新的服务对象。因此,在过去十年,中行的经营场所和服务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市场和工商企业服务对于中行来说都是全新领域。 黑龙江省一位金融界权威人士认为:对于一家银行而言,判断其状况的标准有两条:一条是经营状况,包括资本回报率、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等硬性指标;另一条是重大案件的发生情况。尽管王兆文认为哈尔滨河松街支行案件只是局部性案件,对中行上市不会有太大影响。但联想到2002年中银香港原计划同时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但由于中行纽约分行事件和王雪冰事件而被迫取消纽约上市之旅,相信哈尔滨河松街支行案件以及近年来中行屡屡发生的大案,将会对中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海外上市产生影响。 从高息揽存到地下钱庄 轻而易举地卷走10亿元,中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案的两个“主角”高山和李东哲,制造了中国金融史上又一个惊天大案。 据悉,此案已涉及东北高速在哈尔滨河松街支行的两个账户中共计存款余额2.9337亿元:东北高速子公司———黑龙江东高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存于该行的530万元资金,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所存的3亿余元资金,黑龙江社保局1.8亿元资金,同时,东高投资存在大庆市农业银行的履约保证金2427.98万元亦被悉数卷走。而中国银行发言人王兆文指出,现在数额依然无法确定,估计有更多资金被卷走。 知情人士透露,作案的两个人很早就有亲密关系,使得东北高速的很多大额存款业务自然而然地流到了河松街支行。后来东北高速把近3亿元分成两个账户 存入河松街支行,这笔资金原本是要用于黑龙江省从呼兰到通河县及大庆市外环等地的公路建设项目,因为后来这几个项目的主管单位都筹到了钱,所以东北高速没拿到工程,钱也就闲着没用。 “由于是闲钱,东北高速完全可以与河松街支行做一个大额协议存款,因为这样东北高速就可以要求一个高于市场利息的协议利息。不过,按规定这笔资金一般都会被要求有一个一年的‘休眠期’,就是这笔钱存到中行后,一年内不允许东北高速随意提取。”中国银行一位分行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黑龙江一位企业高管分析认为,银行内部有一种叫“飞单”或“跳票”的融资手段,即用高息揽存的方法,把企业的大额资金套进指定银行,然后通过各种手段把固定期限的存款划转到另一家企业的账户上使用,到期限结算时再把本金连同利息“回笼”,从而完成一次交易。一般贷方只需将钱以“活期”形式存入指定银行,然后自己拿着高息承诺的存款凭据。贷方惟一的“代价”是要签一份书面文件,并加盖法人印鉴和本单位支票专用印鉴,承诺一年之内不得支取这笔款项。 河松街支行案就是使用这样的手段,东北高速等企业就是贷方,李东哲下属的数家企业,尤其是流动资金需求较大的汽车销售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就是借方。由于有行长高山的内部配合,李东哲因此轻松地获得了近十亿元的银行现金贷款。 正是漫长的“休眠期”使李东哲和高山有了充分的时间去转移这笔资金。其中1.8亿的社保资金表面上看就是这种类型。2003年10月存入河松街支行,2004年10月到期,此时高山还没有满足,就主动派人上门给社保局送利息,取得信任后,这笔钱又得以续存。“但这笔钱的存单是假的,说明做的是账外账,压根儿就没存入账户。当然名义上是大额协议存款。”一位熟悉银行业务的人士分析,“这笔资金可能早已被转移走。如果那个时候社保局要求取消续存,高山可能带走的只是1.8亿。” 上述那位企业高管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这么大数额的资金能得以顺利出境,只有地下钱庄这一条路最安全最快捷。地下钱庄基本操作手段是,客户联系好地下钱庄后,地下钱庄会把资金存到客户在境外所开的账户,当客户确认资金到账后,就在境内把资金和手续费存到地下钱庄指定的账户里,交易即告完成。 该企业高管分析了李东哲所骗巨款转移的路线图:首先,高息的诱饵自然要吸引很多手握重大财权的“硕鼠”前来觅食;其次,巨资长期休眠又恰恰给了高山和李东哲将巨资“飞单”或“跳票”的充裕时间,一切就绪进行分期提现以后,他们自然要想到大量的现金需要转移,这时地下钱庄成了他们转移资金的最好捷径。此高管称,如今圈里人都知道,东北三省最大的地下钱庄就在沈阳市的西塔。李东哲和高山就是利用这种方式,通过沈阳西塔的地下钱庄把钱转移到国外的。 监管漏洞备受诟病 中行案目前闹得沸沸扬扬,一个中行内部小小的科级干部,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大量资金转移,暴露出银行管理机制方面存在漏洞。众所周知,中国金融改革进行多年,银行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是银行界的垢病。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民营企业主冯明昌骗贷74亿元案”、“交通银行锦州分行等伪造法律文书核销不良资产案”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巨额固定资产租赁中存在重大违法嫌疑问题”等,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银行、证券业目前也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防风险措施,但是中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的行长高山竟然能够套取这么多资金外逃,确实令人感到吃惊和不可思议。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支行级营业机构提取百万元以上现金,必须经过支行级有权人、二级分行以及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和负责人审批。而一个小小分理处主任,竟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够提取现金1亿多元,而且在大庆一个支行就能够提取现金1500万元。这更让人们费解和震惊。 存款管理和现金管理在银行业众多管理中是最简单不过的管理。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劳动,在一个小小分理处、在一个小小证券公司营业部却能够出现这样大的漏洞,可以想象,在信贷管理方面、在财务管理方面、在风险管理方面以及在人事管理方面等等存在的漏洞究竟有多大?! 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但金融案件仍频频发生。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它暴露出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关权威人士将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符合现代银行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全确立,与之适应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其次,银行内控文化尚未真正建立,目前,商业银行并未从上到下形成真正的内控文化,特别是基层机构部分工作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第三,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有的内控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管理部门间衔接不充分;第四,部分基层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最后,银行分支机构内控制度和风险检查评价不足。 这五个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不同商业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发生一系列重大案件的重要内因。 权威人士认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银行审慎经营的前提,也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金融机构目前迫切需要从以下诸方面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和贷款风险管理: 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构建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优化组织结构体系,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培育内部控制文化。要使金融机构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熟悉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努力发现问题和风险,而不是掩饰问题、遮盖风险。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认真执行贷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监测和风险提示办法,提高对风险集中度的早期预警,认真实施重大违约情况登记报告和风险提示制度,对监管对象进行风险提示,严格执行贷款损失足额拨备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审慎要求,跟踪和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建立完善的稽核审计体系,完善专业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在银行机构中推动相对独立的内部稽核体系建设,提高稽核审计独立性、频率和质量,注意使用外部审计力量和市场中介。进一步发挥银行机构各业务部门的专业检查作用,制定专业检查制度,加大专业检查力度。 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及有效的交流渠道,使信息系统覆盖银行所有重大业务活动,充分满足银行风险管理需求,保证信息充分流动,包括信息上报、信息下达及机构内部信息横向流动。 银行网络系统遭遇内忧外患 记者在深入采访中了解到,银行屡发窃案,早已给国家和人民敲响了警钟。但是,被有关部门忽视的更大的隐患和漏洞却是银行的网络系统。 一位曾在金融系统做过技术总监的黑龙江某企业高管介绍,银行计算机系统已从早期的单机系统发展到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网络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银行系统工作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但网络安全问题却存在着“内忧和外患”。 这位企业高管介绍说,银行的网络系统首先存在外部侵犯。目前,多数银行系统采用了Unix系统主机终端模式进行网络连接,这种连接模式简单适用,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这是由于大量的数据专线在银行建筑物之外,犯罪分子可以用普通Modem及终端设备并联接入专线,当破译操作员密码并成功注册后,便可进行相应的数据操作。 这位高管不无忧虑地指出,最可怕的其实并不是外部侵犯,而是内部威胁。目前,很多银行由于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保密工作不到位,造成口令及IP地址泄露。因操作人员不按规定使用和定期更换口令或密码,甚至系统运行仍使用系统安装时口令默认值,造成密码泄露,致使犯罪分子非法侵入银行网络,对信息系统和资金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网管员为检查通信线路是否畅通,经常使用Ping命令,把IP地址暴露在显示屏上。如果机房管理不善,外人进出,很容易使IP地址泄露造成网络不安全。此外,还有的网管员将局域网中各主机IP地址以文字形式记录在册,而记录表又不严格管理,随处乱放,甚至带出机房,给网络运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另外,就像俗话说的“家贼难防”,银行内部人员作案最可怕。来自内部的攻击者往往会对银行的安全造成灾难性的威胁,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银行内部人员,对银行的账务处理、业务流程、应用系统、网络结构甚至是网络系统管理非常熟悉,对银行攻击的成功率和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这是银行系统要防范的主要目标。 这位高管最后说,很多银行系统本身存在着安全漏洞。无论是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尽管设计者都对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了周密的研究,但都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和不安全因素。应用软件的设计漏洞或开发错误以及系统功能扩充后的衔接漏洞等,都会对系统安全构成威胁。如果不及时进行安全防范,这些管理漏洞成为金融硕鼠的极乐天堂也就不稀奇了。 银监会将猛打金融硕鼠 对银行业大案的采访一向十分艰难,记者经过多方努力,金融业一位权威人士终于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他透露:日前,银监会召集工、农、中、建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行长,在北京召开了“商业银行违法违规案件通报会”。会议通报了近期商业银行违法违规案件情况,并对商业银行案件防范和风险控制工作作了六方面具体部署: 一是坚决查处违法违规案件,遏制住重大案件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案件要迅速组织力量,坚决予以查处。对重大违法违规案件,要实行领导办案负责制,不管案件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严肃查处。涉及违法犯罪的案件,必须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二是要高度重视银行风险出现的新特点。正在推进改革的银行决不能放松基层的管理,要把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和管理两手抓,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合理确定任务指标,把风险及内控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切实加强和改善银行审慎经营和管理,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从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方面寻找案件发生的深层原因,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完善分支机构授权制度。要严格重要凭证和印章的管理,银行的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必须实行专人、专库管理,做到“证、印、押”三分离,不能出现印章管理人员兼管重要凭证和密押现象。 四是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提升管理技术手段和系统支持,切实防范各类风险。各行都应结合本行的业务发展,对各项业务制定全面、系统的政策、制度和程序,保证内控制度覆盖所有风险点,并认真落实各项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要进一步提高技术保障,将技术手段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在技术手段相对薄弱的地方要加大突击检查的力度。要认真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建立规章制度的后评价制度,及时完善,堵塞漏洞,切实防范各类风险。 五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针对案件频发势头,各家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立即部署有针对性的“拉网式”检查。检查的范围包括大额对公存款、大额贷款、结算账户管理、银企对账等,对上述业务涉及的部门及相关岗位进行重点排查。各行对查出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并将自查和整改情况及时上报银监会。 六是加强领导,各家银行总行要加强对分支机构的领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分支机构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把案件查防工作落实到各级分支机构,落实到各级领导,落实到关键岗位。各家银行总行要建立和完善稽核、监察制度,支持稽核纪检监察部门独立行使监督检查职能,监督各分支机构认真履行职责。要将常规检查与突击抽查结合起来。对不履行职责、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可以预见,这些部署将严堵监管漏洞,禁绝防范缺失。如果真正落实到位,金融硕鼠的极乐天堂将土崩瓦解永不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