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5年两会与中国经济 > 正文
 

黑龙江省副省长:从更高层面协调东北合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 10:0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马潇然

  北京报道

  程幼东推开会客室的大门,朝屋内看了一眼,又转回身,将手里的烟掐灭在垃圾桶里,这才跟随记者进入会客室。

  这是政协会议召开的第二天,2005年3月4日。在民进的小组讨论会上,记者请到了一直婉拒各种采访的黑龙江省副省长程幼东。54岁的程幼东虽然祖籍安徽,但却一直认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从1969年到哈尔滨当知青开始,他就一直在黑龙江工作,曾经担任过中学教师、副校长,1997年开始担任哈尔滨市副市长,2003年1月14日起担任黑龙江省副省长。

  “说吧,你想问什么?”《21世纪经济报道》对程幼东的采访,从一个带着浓重东北口音的提问开始。

  抓住对俄边贸优势

  《21世纪》:作为政协委员、黑龙江副省长,在这次政协会议上您的提案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程幼东:现在的政协提案基本上从过去对一些具体事件的关注转到对全局性、区域性的规划上来。我这次的提案也主要集中在对区域经济的规划和黑龙江对俄贸易两方面。

  《21世纪》:黑龙江现在最大的优势还是边境贸易。在对俄边贸上,现在有什么具体操作思路和实施的项目?

  程幼东:对俄边贸是黑龙江一定要抓住的地缘优势,在战略方面,除了利用俄罗斯的资源优势外,我们也正在着手进行一些大的项目运作,比如说黑河大桥。对俄出口货物的主体在欧洲,而黑河到欧洲的距离比省内的其他口岸近了很多,比绥芬河就近了1200公里。黑河大桥正在准备开工,一旦修建起来,可以连接黑河和对岸的布达拉维申斯克,将构建一个不仅仅是农贸交易,而是更多能源往来的互贸区,将以前的“大通道”改为“大平台”,这也将构建中俄边贸的通商口岸。

  另外,我们跟俄罗斯在建材、劳务市场、能源上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现在国内资源紧缺,而俄罗斯的电力很便宜,可以将电力资源引进来。黑龙江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还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大项目。

  《21世纪》:国家提出了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黑龙江如何抓住机遇来发展?有什么样的发展策略?

  程幼东:我们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国家对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在体制上进行突破和创新,把国企改革做好,同时利用对俄的地缘优势,打造一个东北区域装备制造业的中心。

  除了经济振兴以外,黑龙江甚至整个东北振兴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教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并不是光靠要项目、要资金就能实现,而是要注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面与协调,教育正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黑龙江有59所高校,几十年来积累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我们也将在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上提供平台,为黑龙江的振兴实施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项目规划。

  稳妥推进国企改制

  《21世纪》:黑龙江的国企改制进行到什么阶段?在这方面政府有什么思路和具体的措施?

  程幼东:国企改制肯定是先易后难,越到后面的就越难。黑龙江的国企改制由于历史原因,矛盾激烈,纠葛很深。现在我们已经一点点地帮助大型企业卸下包袱,将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出来,去年在将学校、医院等“先有企业,后有社会”的附属职能剥离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铁路和大庆石化的社会职能都由地方承接过来,现在所要做的就是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在体制上进行突破与创新,在产业结构上也进行调整。

  《21世纪》: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程幼东:最大问题还是资金瓶颈、产权以及如何保证国企改制中的公平与效率。解决资金困境一方面就是引入世界500强企业,利用国外资本和管理经验进行改造。比如前一段时间哈啤与SAB的合作,哈药也进行了股权多元化,曾经负债累累的桦林橡胶厂也开始了股权转化,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对于国企改制,我们现在也在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这是一件必须谨慎进行的工作,稍微疏忽就可能造成误差,引起社会的震动,职工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维护上就容易出现差错。现在黑龙江是在争取非常稳妥地、踏踏实实地做,办一件成一件,这样成功的案例也会起示范作用,使政府赢得企业的信任。我们是希望政府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守信用不越位,尽量不能翻车,把国企改制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1世纪》:民营企业在现有的国资改造如何作为?

  程幼东:在民企进入方面,最近国家刚刚颁布了《非公经济36条》,在民企待遇和投资方面有一系列政策,也有一些大的民企进入到黑龙江的国企改造中,进行并购和投资。投资者主要集中在温州和浙江一带,广东也有一些。去年有民企来黑龙江意图进入装备制造业,但在运作上还有一定困难。

  在思想和观念上,其实地方和民企心理都比较微妙,这需要时间去磨合。民企想要负债轻一点的企业,想要资金最快最有效率地运转,地方的第一需求是想通过民企注入资金,将负债的企业救活。这时候,政府的职能就是搭建一个平台,为企业的合作进行服务,不能搞“拉郎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程序,通过职代会来磋商。政府只是起一个宣传搭台的作用,这在受计划经济长期影响的黑龙江,还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课题。

  高层协调东北合作

  《21世纪》:最近大连和沈阳都提出了自己在东三省中的定位,作为黑龙江中心城市的哈尔滨有什么样的定位?

  程幼东:从省里的角度看,哈尔滨最近几年的发展还是很快的,去年GDP已经达到了1600亿,现在又启动了开发江北,将市政府的行政中心搬到江北,吸引了不少的开发商。大连宜城、上海市贸和爱建等集团都已经进入,初步有了一个两岸繁荣的框架。哈尔滨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在能源紧缺的状况下,哈大动力加快运作,还是拉动了一批相关企业的发展,在黑龙江,哈尔滨作为龙头城市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21世纪》: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规划中离不开区域的协作,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做好区域合作?

  程幼东:打破行政壁垒应该依靠更高的行政力量来解决。要打破东三省的行政壁垒,形成一个大的经济圈,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分工,比如各个城市在区域内的作用,这需要国务院东北办或者三省的主要领导来磋商解决。

  就我个人看法,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程度的高低是其能否保持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东北三省在内的中国今后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既对全球市场开放,也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早日实现国内不同地区间的开放与合作,真正创造吸引各类投资者的发展环境。

  黑龙江省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辽宁、吉林相关产业部门和企业合作,推进集团化改造和上下游企业联合,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发展专业配套协作生产体系,防止盲目重复建设。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