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手记:追星追到袁隆平 真高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 15:46 人民网 | ||||||||
3月1日上午,在今年“两会”政协委员报到的第一天,我就在经济界委员驻地北京铁道大厦见到了袁隆平,真是非常高兴。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
我对袁隆平的敬仰,不仅仅是因为出生于农民家庭对他的感激,也不仅仅是他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更多的是来自他身上的人格魅力,细微动人。在多年前,就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在一次国际会议的间歇时间,科学家们各展除了科研以外的种种才艺,大家轮番表现后,把目光投在了穿着“老土”,坐在角落、默不做声的袁隆平身上,非要中国的科学家“来一个”。只见袁隆平安静地站起来,当场用纯正的英文演唱了一首《老人河》,把全场都“震”住了。我对这个无法证实的故事印象十分深刻,不仅仅是因为袁隆平漫不经心地“艺压全场”,还因为我知道,《老人河》是一首美国黑人老歌,深沉感人近于悲凉,能够精湛地演绎这首歌,并且能随时就能歌唱的人,对于人生,或许有更多一点感悟。 后来就知道袁隆平的种种:比如他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1.69米高,六十公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把这事看得很淡。我们家里从来不谈钱,我一个月工资1600多元,外加院士补助、其它津贴、顾问讲学费,掐指一算,也有三四千元,够了!他每年手里多的时候掌握着几千万元科研经费,生活却极其简朴,有着活泼的生机。 人们都说袁隆平比那些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像农民,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颧骨,背微驼,小平头,古铜色的脸庞爬上了些许老人斑,岁月风霜刻在了宽阔的额上,晒得黝黑的手臂被稻叶划上了一道道伤痕,穿着10年前报纸上曾描写过的那种白色褐色线和花纹短袖衬衣,一条灰裤,老式黑皮鞋上沾满泥巴,手上戴着一块黑色手表,特征很鲜明。 因此,3月1日,我在北京铁道大厦的大厅,远远地看到一个穿着土气,农民模样的矮个子老头,第一个反应就是:袁隆平来了。我立刻像追星族一样地跑上前去跟他套近乎——真是有违平时的行为,果然是袁隆平,我心里可真高兴。袁隆平果然还是穿着格子衬衣,一深红一浅灰的毛衣领口重叠着,外面套一件深色西服。他像邻居家的爷爷一般,跟会议负责医务的工作人员抱怨他不适应环境,嗓子发干,有点咳嗽,感觉不是很舒服,说了好一会。我已经不好意思跟他说采访请求,没想到他却转过身对我说,你刚才不是说要跟我拍照片吗?我们现在拍吧。我大喜过望。 没想到第一天采访就有这样意外的收获。我想,正是因为拥有众多袁隆平这样真实而有分量的人,给每年的“两会”注入了不衰的生机,使之成为媒体年年追逐的对象,人们注目的焦点吧。(记者 粱彩恒) |